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黃昆輝/社會變遷中新世代教育的挑戰與契機(下)

教育部應致力建置多元的終身學習體系,提供新世代永續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圖為桃園市透過數位學習,可以所短城鄉差距,目前桃園市國中、小平板電腦數量達2.2萬台。(資料照,桃市教育局提供)

黃昆輝/前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新世代的契機:教育對策的調適

綜觀上篇所述,新世代身處快速社會變遷的環境中,教育政策應如何調適,創造有利條件,使他們的潛能獲致最大發展,且能符應社會的需要。以下試提數點建議,供作調適教育政策的參考。

(一) 確立前瞻人力發展計畫

就高等教育而言,學校或政府皆缺乏國家級、有系統的人才培育計畫。其原因,說是國內外社會政經情勢變化莫測,難作人力發展推估。其實,正因為高等教育的育才功能,一邊面對的是少子女化、貧富差距拉大的國內情勢,另一邊又碰到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資訊通訊等數位科技引領之全球產業新局,更顯得人力需求推估之必要,方能據以訂定前瞻人才培育計畫。

尤其,政府應先確立人力培育的主軸,採取「國家規劃」與「市場引導」並行作法,進行人力推估。對於數位科技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之關鍵人力,以及國家重點發展之產業人才,採取「國家規劃」策略,至於一般人力,則採用大數據、大趨勢分析法,推估未來人力需求趨勢,務期資訊透明,定期公告週知,據作招生育才之參據,至於人才培育的具體內容,則以數位素養、公民素養及國際素養為核心。

(二)加強培育跨領域及創新人才

跨領域及創新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動能,尤其當政府推動「五+二」產業創新計畫之際,跨領域與創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不過,跨領域與創新人才的培育涉及現行學校制度與課程教學的彈性化。因此,宜提供大學系所結構及課程設計的彈性,打破學院系所的藩籬,規劃提供整合型的新課程和學程,可擷取國外風行有年的STEAM(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跨學科課程的精神與方式,打破單一學科與知識記誦的學習框架,逐步培育此類人才。

(三)全面提升國人數位素養

面對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普遍應用,政府應積極全面提升國人的數位素養,消除「數位文盲」與數位落差。為此,首先應有計畫地營造一個友善且易取得的數位學習環境。同時應整合數位學習的三種效果。一是學習數位科技的相關知能;二是應用習得的數位科技知能進行其他領域的學習;三是透過數位科技所提供的管道和方式進行必要的學習活動,因此教育主管機關須從學習內容、學習工具及學習管道三方面整合推動數位學習。

(四)加速推動雙語教育

面對全球化及國際化浪潮,推動雙語教育,提升國人的英語能力,將是未來十年的重要教育政策。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所作民意調查顯示,國人支持雙語教育的比率很高。但教育人員對雙語教育的目標卻相對模糊,對雙語教育的十年績效指標尤為不解。蓋英語的使用包括生活的溝通、學科的學習,以及專業的應用等三個層次,故教育部應研訂系統性、階段性及策略性的推動計畫,循序推動。

(五)培養知行合一的現代公民

公民素養的培育是民主深化與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我國公民教育效果不彰。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去年(二○二○)十一月完成有關公民素養的調查,調查受訪者對公民素養「重要程度」與「表現水準」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八大項素養指標的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識,依百分數高低其順序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九二.九三)、珍惜生態環境(九二.七五)、表現人文關懷(九一.九○)、表現團體合作精神(九一.六三)、落實民主法治精神(九○.六八) 、具備科學素養(九○.一六)、具有國家認同感(八九.二八)、展現生活美感(八二.六二)。

然而,受訪民眾就八大素養指標,認為國人的「表現水準」,除「具有國家認同感」達七二.六八以外,其它七項的百分數皆不及七十分。這個結果顯示,民眾認為國人在八大素養指標的表現不佳,有待加強提升。可見,「表現水準」與「重要程度」落差很大。

整體上,公民教育的問題,主要不在於認知,而是在於實踐,亦即知行未能合一的問題。茲舉兩個例子,遠者,一九七○年代,台北市政府倡導「排隊運動」,從學生推展到社會大眾,慢慢就養成了排隊的習慣,現在無論上下車,電影購票都自動排隊,井然有序,過去爭先恐後,搶位插隊的亂象已不多見。近者,現在Covid-19疫情期間,政府規定人人須戴口罩,民眾充分配合。可見,公民教育須寓於實際生活之中,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培育能知又能行的現代公民。

(六)建置多元的終身學習體系

科技發展神速,社會變遷加劇,新世代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始能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問題和風險。十二年國教課綱揭示,要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聯合國在其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中,也以「促進共享的終身學習機會」為二○三○教育發展目標。因此,教育部應致力建置多元的終身學習體系,提供新世代永續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近年來,拜數位科技之賜,數位化的資訊傳播已提供終身學習更有利的條件,因此,並應建置數位化的學習管道,提供友善便捷的線上學習機會。

結語

以上所說,係從數位化、民主化及全球化三大社會變遷,探討教育因應對策,為新世代創造有利發展條件與環境,應可作為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深入研究,落實教育改革的對策。

(本文為作者應邀於二○二一台灣教育社會學會論壇暨世界社會學會期中研討會發表之主題講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