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華民國七十二變」不變的主題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拼盤」:中華民國一一○年,立足台灣七十二年,多數人應該對「中華民國七十二變」比較有感。(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拼盤」:中華民國一一○年,立足台灣七十二年,多數人應該對「中華民國七十二變」比較有感。北京,華府,兩樣情。

中華民國的演變,是一起國際事件。原本,台灣屬於日本領土。二戰終戰,日本投降。一九五○,韓戰爆發,共軍出兵抗美援朝。一九五一,日本與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放棄台灣、澎湖群島。此後,盟國基於遏阻共黨勢力擴張,默認蔣介石「立足台灣」,與毛澤東隔海對峙。但蔣氏的「反攻神話」,也很快就破滅了。一九五四,「中美(台美)共同防禦條約」明言,領土,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台灣與澎湖。一九六四,彭明敏等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一九七二,被扣上宣傳反攻無望論入牢的雷震出獄後,再建議蔣氏「從速宣佈我們的國號為中華台灣民主國」。蔣氏想的跟他們不一樣,一旦拋棄法統、反攻神話,他的權力也失去合法性。

於是,在內外交迫的年代,蔣氏為了鞏固政權,無所不用其極,與他同行來台的軍民同樣受害。不過,於今回顧,他也有意外的貢獻。蔣氏對內獨裁,抗拒來自華府的民主化壓力,對死敵則反共保台,因為他深知台灣存亡與他的命運休戚與共。一九七一,聯合國「排我納匪」。一九七五,「越南淪陷」。一九七九,「美匪建交」。長期協助父親威權統治,蔣經國意識到時代潮流在變,致力於行政革新、經濟建設、社會民生,並有限度地政治開放,以抽換政權正當性基礎。然而,台灣的活力也在快速增長,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陳文成案、江南案等令蔣經國內外煎熬,遂宣布蔣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我是台灣人 ,我也是中國人」,在地認同,見微知著。

相較於父親,蔣經國更清醒認識到,反攻大陸俱往矣。他對國際、台灣的氣氛轉變,也有更為敏銳的觀察力。對於台灣各階層的想法,他經常親赴各地直訪。凡此,自然會反應到蔣經國思考未來的接班人。意識形態、族群偏見的黨政軍幕僚,不無可能把他摸索的新路線,倒退至威權體制舊途。當然,蔣經國對後蔣時代的想像與布局,難免受到歷史侷限。李登輝,也一度被認為是過渡角色。經過激烈的接班鬥爭,他卻帶領國民黨本土化,老店新開迎向民主化的考驗。

李登輝的本土路線,強化了國民黨的競爭力,遂能在改革中獲得民意支持。同樣的,李登輝對後李時代的想像與布局,也難免受到歷史的侷限。連宋的接班鬥爭,造成國民黨首次在野。繼而,國民黨舊勢力反撲,清除李登輝本土路線。最後,分裂的接班對手,合作挑戰二○○四依舊失敗,隔年先後走上「聯共制台」路線。二○○八,陳水扁執政失敗,馬英九錯誤解讀了主流民意,把不滿陳水扁施政當作欣然接受同屬一中。服貿協議,終統暴衝,導致太陽花學運,二○一四地方選舉慘敗,二○一六大選再敗。此後,歷經二○一八韓流暴起暴落,二○二○史上最慘大選得票,國民黨仍不改背離主流民意的路線,不久前的主席改選還是走不出死胡同。至今,對於中國全面脅迫台灣,荒腔走板之反應,令民主陣營匪夷所思。

除了台灣內部的發展軸線,中國威脅同樣在發揮作用。台灣內部的分歧,單獨來看僵局難解,而中國對台統戰分化實則無差別的脅迫,卻協助台灣「化分歧為共識」。透過他者,讓我者認清自己,這是台灣的苦澀收穫。「台灣共識」,在中國全面脅迫下日益浮顯,維持「獨立的台灣」是第一要義。站穩第一步,才能走向接下來的路徑圖。從這個角度來看,從兩蔣到李登輝,從反共保台、革新保台到民主保台,「保台」可以說是「中華民國七十二變」不變的主題。

習近平,蔡英文,川普,拜登,他們在歷史上的交會,正在催化這七十二年的結論。習近平戰狼脫掉羊皮,川普重新定位美中戰略競爭關係,共軍襲擾台灣常態化,而拜登對台承諾堅若磐石。美國與西方之於台灣,固然有價值共鳴,但二三五○萬人不能完全寄望他者的「戰略模糊」。「自衛保台」,人助自助者,這是哈姆雷特的老問題:生存還是毀滅,正是關鍵抉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