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前總長的微型飛彈突擊艇 被解放軍山寨

◎ 呂禮詩

上週《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根據衛星照片,研判中國在大連小平島潛艦基地附近的碼頭測試無人艇。此一構型極為類似2017年12月國防部戰術戰法研討會中提出的「微型飛彈突擊艇」,解放軍是否針對「整體防衛構想」的「創新/不對稱」進行彎道超車,必須抽絲剝繭地探究原委。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分析衛星照片中無人艇的外型,研判是江蘇自動化研究所(Jiangsu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ARI)研製,於2018年首次出現於珠海航展,並在2019年8月下水;配備機砲、可攜式防空飛彈、「非瞄準線發射系統」(Non Line of Sight-Launching System, NLOS-LS)及輕型反潛魚雷,具有防空、制海及反潛三度空間作戰能力。

此一無人艇為中國船舶工業轄下負責船舶設計的702研究所和研製海軍C4ISR的716研究所開發,靠泊在職司海上測試的760研究所碼頭;此三個研究所去年為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為由列入禁止出口名單,可見其影響性。

無人艇較低的天線高度及有限的防空、反艦飛彈如何有效預警及攔截、又如何進行水下偵潛?非瞄準線發射系統、四面相位陣列雷達與船尾的衛星天線給了答案。

此一無人艇的作戰概念以「網路為中心」(network centric)為核心,也就是預警機、反潛機提供海空目獲、水下接觸資料,再由「雷達截面積」(RCS)甚小的無人艇以戰術數據鏈(Tactical Data Link)完成瞄準、接戰、評估等「擊殺鏈」程序;這也就是716及760研究所介入的原因,顯示解放軍對於無人載具的發展已揚棄「載台為中心」(platform centric)的思維,建構透過群集(swarm)分享資訊、海空協同作戰的無人艇。

前參謀總長主張台灣需要「致命、機動、精準」的微型飛彈突擊艇時,筆者即以「微型飛彈突擊艇攻防」為題投書,強調無人化、「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與配合主戰艦協同作戰的重要性;無奈設計仍停滯於載台沒進化為網路、止步在人為操駕沒提升為人工智慧(AI),所以人去政息、虛耗預算。真正令人扼腕的是此一構想被解放軍山寨,未來極可能成為塔江級飛彈巡邏艦及各型主戰艦的威脅。

面對此種仰賴網路鏈傳的無人艇,並非毫無反制之道。日本在2018年通過的《防衛計劃大綱》,將電子戰與太空、網絡領域並列為安保新領域;同期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Medium Term Defense Program, MTDP)在陸上自衛隊新編電子戰部隊,並於防衛省設立專門機構,提高電磁領域的計劃和協調能力。日本在三年前就看到了電子戰的重要性,我們當見賢思齊、奮起直追!

(作者為新江軍艦前艦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