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供電燈號

◎ 盧展南

本週四供電燈號出現久違的橘燈(備轉容量低於五%),只要有一部五十萬瓩以上的中型機組跳機,就有可能會分區輪流停電。經濟部王部長指出,台電會充分做準備,並呼籲大家要節約用電,並且多出來消費,不要都待在家開冷氣。

如一般預期,台電對近期供電吃緊的解釋是因為用電高及太陽光電出力不如預期所致。在供電吃緊的情況下,美國電力公司會請民眾節電,如加州近期發布多次的供電柔性警示(Flex Alert),德州發布能源緊急警示(Energy Emergency Alert),相信台電也想呼籲民眾節約用電,但考量會被解讀為台灣缺電,引起爭議而作罷。

時序進入秋天後,一般認為隨天氣轉涼用電會下降,但最近比去年同期(十月)尖峰負載增加四百三十萬瓩,加上燃煤環保停機停多了(十月一日比九月三十日多停四台),系統少了二百一十五萬瓩供電能力,造成供電捉襟見絀的窘態。民營電廠除保證時數外都連續發電,汽電共生電源也緊急增購,大甲溪電廠為提升出力,前幾天發到石岡壩溢流放水,抽蓄電廠下池也為持續發電開排洪門放水。最後台電請大用戶降載協助,經濟部並擬請國營公司自給供電,窮洪荒之力來滿足用電需求。

稍可安慰的是,這兩年再生能源貢獻有大幅成長,太陽光電補充了用電最高時段的電力,使得日尖峰備轉容量仍能維持綠燈。惟太陽下山後,若無足夠機組可及時上線待命,則可能造成夜尖峰備轉較低情況。依據能源局今年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今年備用容量率是十五點五%,明年是十七點一%,就此數字而言,目前備用機組容量應尚稱無虞。惟若用電及再生能源輸出預測不準,發電機組發生故障或可用率低,在用電突升時,就會造成即時備轉容量不足的情況。

供電情勢是氣候變遷、政治、經濟與一般民眾意願糾結的結果,電源開發往往與實際用電成長未能一致,電源規劃、開發單位若不積極或美化數字,基載及中載電源不足處理棘手,而負載預測不準及可用電源的差異,均需以電力調度(包括需求面管理)方式尋求解決。

供電燈號是產業界及民眾對供電充裕與否的主要參考依據,現有帳面上的備轉容量可否持續維持穩定的供電,似乎無法由目前的燈號精確地傳達。許多電力專家建議應嚴謹地處理燈號的問題,才不致造成對供電情況的誤判。用電高於過往,雨量較少、設備若經常故障、機組維護時間長等因素,將使需求面資源(請用戶減少用電或啟動緊急發電機組)於能源轉型之際扮演重要角色。

停電會造成許多不便與損失,最近有些國家缺煤燒,秋冬空氣品質若有改善機會,建議在考量可靠的備轉容量需求下,發電機組停用的標準宜採柔性定義,否則如王部長所言,要拜託大家領到五倍券後,多出門消費促進經濟,減少在家用電。

(作者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前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