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搶救釋迦、蓮霧的五點建議

◎ 楊明憲

繼二月二十五日片面宣布三月起禁止台灣鳳梨輸入後,中秋節前夕,中國海關總署又發布通知指出,因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九月二十日起暫停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

現在並不是鳳梨釋迦和蓮霧的產季,輸往中國的鳳梨釋迦和蓮霧已在四月結束,但是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通知卻是今天才發布,不禁令人質疑資訊的正確性及動機。

兩岸因距離近,台灣農產品優質的形象,以及中國消費者接受度高,因此中國大陸一直是台灣農產品外銷的主要市場,比重達二成以上,金額也超過十億美元;輸往中國大陸的前三大水果,分別為鳳梨、釋迦(主要是鳳梨釋迦)、蓮霧,所以釋迦和蓮霧在繼鳳梨之後被禁,好像也不意外。

不過,我們仍要努力避免衝擊擴大,在鳳梨釋迦和蓮霧十二月上市前,爭取緩和的時間與空間。首先,是直接回應我方的具體改善作法,包括外銷供果園的安全管理、採收後處理與檢驗、出貨前逐批檢疫,並建立產銷履歷可供回溯查詢等。

其次,分散外銷市場,這是老生常談,但我國的釋迦和蓮霧放諸全世界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水果,應藉此機會在日本、新加坡,甚或美加各國廣辦推廣活動,邀請國外貿易商與通路業者認識、品嚐。

其三,開發新產品建立新市場。除鮮食之外,鳳梨釋迦可做成冰淇淋或冷凍,蓮霧可做成果乾、果醬及糖漿,也都是具有特殊風味與差異的產品。故可用加工產品形式或冷凍釋迦外銷中國及其他國家,以避免檢疫之困擾。

其四,由農委會啟動專案資金十億元,比照之前搶救鳳梨的作法,以作為國外推廣、新產品加工,以及運費及冷鍵之補助。這十億元不一定會用完,因為鳳梨最後花費為五點六億元,即可達到支撐價格及分散外銷目的。

最後,必須強調農業保險的重要性,農委會已於四年前推動釋迦收入保險,避免天災或價格風險,但這幾年因風調雨順及價格穩定,農民相對忽略保險的重要性,目前鳳梨釋迦的投保面積覆蓋率僅三點八%,而蓮霧也僅有氣候指數型保險,缺乏涵蓋價格風險。

期望經由此事件,讓我們更加重視檢疫檢驗的外銷基本功,並藉此開發新市場與新產品,分散風險和提高附加價值,以及擴大推廣農業收入保險。

(作者為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前臺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