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一個中國」的解釋權

◎ 施雅軒

九月十一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考慮台灣「代表處更名」一事,十三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便發表評論,呼籲「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如此「更名」角力已成為美中的另一波對抗。除了感謝美方友情相挺,台灣似乎該想想,能否幫助朋友在「一個中國」的制約下,有何詮釋或轉身的餘地。

台灣從來不理會什麼是「一個中國」,反正「中國」的事由「中國」自己去說道,但是這樣的置之不理,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當美國或全球夥伴,被警告需要遵守「一中」時,發言權都只能讓對方予取予求,台灣在中國政府的打壓歷史下,成為一個全球公領域見不得光的名字。現今繼索馬利蘭、立陶宛之後,美國也有了代表處賦予「台灣」名稱的商議,台灣為了自我生存而戰無可厚非,但是可以預期美中彼此傷筋斷骨,或許就是有人希望如此,但讓支持的朋友受到折損,這不該是多數台灣人所預期的結果。

面對日益詭譎的地緣政治,讓友邦擁有足以與中國政府溝通的話語,落實與台灣建構關係,還可以兼顧與「中國」的官方往來,這是台灣建構「一個中國」解釋權的必要性,也應是蔡總統所提「願意承擔確保區域穩定的責任」的一種實踐吧。

(作者是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