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歐發現「台灣新價值」

◎ 張孟仁

近日立陶宛承受來自中國的重大壓力,遍及外交、經貿甚至文化層面,僅差尚未走上斷交一途。儘管歐盟成員國尚未出面相挺,但來自美國、西方的外委會、歐盟六十位歐洲議員力挺、歐盟駐中國館處的大使們與召回的立陶宛駐中國大使合照,以及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及修正案等,力挺「立陶宛駐台灣辦事處」正名的自由權。可見立陶宛拒絕對中國示弱,已引發後續諸多「支持民主」的漣漪。

中國的「一帶一路」重量級學者見狀,轉而發聲警惕:近期歐台關係明顯提升,須慎防歐盟對中政策的調整;他說,歐洲在全球供應鏈調整過程中發現了台灣的新價值,導致美歐不斷打「台灣牌」,希望迫使中國在別的問題上讓步,包括氣候問題、隱私權保護和資安問題。該學者的發現正是歐盟逐步走向「疑中」的重要關鍵,也給了台灣有了借鏡與「看重與深化己身能力」的機會。

其一,疫情之後,歐盟擔憂經濟過於依賴中國,改以強調科技供應鏈的分散、多元、自主、可控和安全,這可從5G、歐盟版「一帶一路」及歐盟欲組半導體聯盟等作為看出端倪,而兼具「科技」、「價值」的台灣,正可賦予歐盟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新價值。

其二,該學者談到德、法兩國正周旋於大選,歐盟各機構處於過渡階段,且歐盟執委會向來重視「經貿」甚於「意識形態」。此言或許為真,不過,二零二一年北京已確定在機械、製造等領域超越德國,汽車業超車也指日可待,面對巨變,德國不勝唏噓,其國內早已響起競爭的號角。更甭說,法國面對北京的立場不似德國溫和。

大國崛起易致旁國緊張,並非大國的錯,但與西方價值觀不同,且大方向不見得是相向而行,則易滋生對立。支持多邊主義的歐盟不見得親美反中,傾向自主,畢竟都是遵循「國家利益、安全」、「地緣利益」而定。但當上述利益有扞格,「價值與理念相同」便會脫穎而出。可以斷言,歐洲議會外委會的友台決議,必定在不同政治立場的歐盟理事會遭遇反對。不過,立陶宛事件與歐洲議會已然捲起千堆雪,台灣必須秉持「科技」、「價值」,持續壯大自己,方能在美中歐競爭下擁有自己的籌碼。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