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從斯卡羅─談臺灣觀點的羅妹號事件與多元文化社會

◎ 連克

醫師作家陳耀昌的長篇歷史小說《傀儡花》,二○一六年出版即獲得文化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獎小說類金典獎,並於隔年由公共電視台宣布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歷時三年殺青,近日正式在電視螢光幕前播出,每週兩集、共計十二集。

基於對歷史的正視,原書名的「傀儡」是清代漢人稱呼當地排灣族原住民的名詞,劇組為尊重族人感受,經票選更名為《斯卡羅》。較之廿世紀由日本人類學者進行分類的「排灣族」,「斯卡羅」一詞無疑更貼近這個屏東恆春半島的族群;如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賽德克族,早年也被歸類在泰雅族下。

《斯卡羅》以一八六七年「羅妹號事件」(The Rover Incident)為背景,羅妹號事件是十九世紀臺灣開港通商、重新進入世界貿易體系後,對外關係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教科書中,多半是當作一個凸顯清代臺灣對外關係的海難交涉事件,它引來了法裔美籍外交官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Joseph Émile Le Gendre)對臺灣的關心,為這塊清朝官員所稱的化外之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獻。

法裔美籍外交官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Joseph Émile Le Gendre)。(維基共享)

清代官方早期在處理原漢問題上,是以劃界封山的方式區隔原住民和漢人,對於界外的禁地荒埔,官府既不想管理,也不主張其統治權,使得官方對於這些地區的記載極為缺乏,李仙得的紀錄恰恰補充這點,幫助我們了解當時臺灣的族群關係、風土民情。但若只是依循史料討論,由於原住民文字資料的缺乏,以臺灣觀點出發的羅妹號事件難以顯現。

史料的空白,便給了作家想像與創作的空間,原作者創造了漢民混血、通曉外語的「蝶妹」,穿梭在洋人、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等族群之間,作家筆下的人物,有愛、有恨,蝶妹所面臨的問題,凸顯了臺灣歷史一直存在的族群矛盾,反映臺灣人在歷史發展中的時代命運。

二○一六年八月一日,出身屏東、有四分之一排灣族血統的蔡英文總統,以國家元首的身分代表政府為原住民族四百年來承受的苦痛道歉,這是政府落實原住民族歷史與轉型正義的宣示,從《賽德克‧巴萊》到《斯卡羅》,期盼有更多作品,讓我們貼近臺灣多元族群的歷史,建立屬於臺灣觀點的論述,邁向真正族群共榮、多元和諧的社會。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員、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