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玫儀
生產從來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女人從準備懷孕那一刻起,無論是運動、飲食、生活作息、工作等等都在一步步調整,準備成為一位母親。懷孕之後,多數女性除了進行常規產檢之外,還會積極透過閱讀、參加產前教育課、孕產運動課程或是找助產師諮詢來增進對生產的理解。然而,懷孕、生產不總是直線性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在計畫內的變化,例如:Covid-19疫情爆發、醫生請假出國、工作有所調動、孕婦身體健康因素等必須重新找尋生產地點,或是改變生產方式。
無論是生產前的準備或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都需要時間學習和準備。依據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第十五條規定,孕婦可享有五日的有薪產檢假。最新的政策則是為了配合孕婦產檢次數增加,勞動部新訂了「產檢假薪資補助要點」,等《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正通過,就業孕婦即可請七日產檢假。
但當孕婦有七日有薪的產檢假時,伴侶卻是什麼假都沒有。孕產婦的伴侶就無法一起參加支持團體、找助產師諮詢多元生產服務,也無法一起產檢或分擔家務育兒。現行制度並未反映親職的現實需求,也無法促進雙親提前做好生產準備。因此,生動盟呼籲政府延長孕婦的產檢假的同時,也應相對提供伴侶七日有薪的「生產準備假」,鼓勵伴侶在懷孕初期就開始參與,學習親職與分擔家務工作。
這種由政府提供有薪假別,好讓雙親能共同準備生產,台灣不是唯一,也非特例。
在愛爾蘭,伴侶可以在產前帶薪請假參加兩次的antenatal appointments(與懷孕相關的諮詢、課程、檢查);葡萄牙的伴侶也可以帶薪請假三次,陪孕婦進行產檢或是參加生產課程。瑞典從一九八○年開始推行,針對孕婦以及雙親,施行生產與親職的教育課程;最興盛時期,包括八至十次課程。這類結合生理、心理、社會的產前準備,都有助於創造良好的孕產經驗,銜接親職生活。
為了不讓女性獨自承擔懷孕、生產的準備工作,並讓伴侶積極參與孕產與親職,提供伴侶有薪的「生產準備假」才能真正促進雙親共同承擔育兒工作,落實性別平等。
(作者為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