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艦遠航南海 談歐盟印太戰略與中國

◎ 張孟仁

自英國、法國和荷蘭的軍艦南海繞巡之後,德國軍艦巴伐利亞號也東來軋一腳,成為自二○○二年以來,第一艘穿越南海的德國軍艦。

這並非隨興之作,早在歐盟二○二一年四月十六日公布「歐盟的印太合作戰略」(EU Strategy f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之際,德國即承諾會在八月派出一艘巡防艦。現在說到做到,同時顯示出德國呼應歐盟政策文件,增加了類似的海軍行動。

目前歐盟及其成員國,如法國、荷蘭皆已驅艦東來,德國九月大選逼近,隨著巴伐利亞號前來南海,後梅克爾的歐中關係備受矚目,其中一個觀察重點即是大選之後,德國是否會持續履行於二○二○年九月二日所發表的《印度太平洋方針》。不過,既然友中的梅克爾在任都同意使艦東來,咸信下屆政府在綠黨的壓迫下,不致偏離趨勢。

經貿向來是德國的命脈,在其公布的印太戰略中,強調國家利益與印太地區息息相關(德國的貿易路線多半經過印度洋、南中國海和太平洋),有意透過深化該地區多國的合作,強化多極體系秩序的戰略方向,做為美中兩極對抗外的另一種選項。意即讓德國、歐盟站上獨立於美、中的第三極,但打著以「多邊主義」、「由規範所本的國際秩序」為其核心,塑造非建立在霸權規範下的國際秩序,讓理念相近的印太盟友毋庸在經濟與安全選邊。

其次,德國對於中國市場過度依賴,已是嚴肅課題。儘管印太政策中沒有直接論及中國,顯然想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使其關係多樣化,淡化「德中」關係的必要性,降低單方面的依賴性。無獨有偶,德國印太戰略對亞洲政策的轉變,也同時反映在「歐盟的印太合作戰略」裡,歐盟亟欲強化己身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自主性與夥伴合作的能力,並強調已有幾個印太政策的首選合作對象,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在美中競逐下,考量到高度戰略不確定性與保障德國的經濟命脈,迫使德國及其領軍下的歐盟印太戰略走出了明顯的「自主」風及「主動性」,透過追求歐洲價值與繁榮擴大歐洲對印太地區的話語權,試圖打破美、中在該地區的兩極體系,重塑多極的印太國際關係;南海也勢必更為暗潮洶湧。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