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習近平雙循環 內外交迫

◎ 陳鴻達

過去幾週台灣一家比較親中的報紙社論,持續對中國的若干政策危及到香港的金融風險提出示警。這些過去都是被認為唱衰中國的論點,現在親中媒體竟然苦口婆心地擔心起來。歸根究柢,這應該是這一年來中國一連串的政策,與去年八月習近平提出雙循環的發展戰略相矛盾,以至於險象環生,值得大家密切注意。

去年中國面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的雙重衝擊,為了扭轉此頹勢,習近平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戰略,除了積極開拓內需市場外,也要打開向外空間。這大方向是正確的,但這一年多下來,天國的鎖國心態讓其外循環越來越無力,內循環也因許多內政問題的處理過於粗糙莽撞,國內金融風險升高,甚至還波及到紐約與香港的股市。

在內循環方面,由於中國對於判定網路壟斷的政策急轉彎,知名電商不是業務範圍被限制,就是被罰巨款,使得今年來阿里巴巴股價跌三十五%,總市值就蒸發掉近三千億美元。其他公司也難倖免,騰訊跌三十三%、百度腰斬、京東也跌三成。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共七一建黨百年後宣布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結果造成在紐約與香港掛牌的補習班股價暴跌。包括新東方、高途、一起、好未來等熱門股,今年的股價跌幅全數超過九十%。例如新東方市值原本最高達到二千七百多億港元,史詩級的崩跌後,只剩下三百多億港元。這對金融體系的衝擊,可能持續發酵中。

在外循環方面,滴滴出行赴紐約掛牌後,遭到來自國內主管機關排山倒海的壓力,在寒蟬效應下,許多原計畫赴華爾街掛牌的都打了退堂鼓。這影響所及絕非僅止於個別公司的未來發展,更重要的是國際投資資金對中國市場的不信任。過去這些國際投資在中國企業草創之初,不只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現代化管理技術,國際化的經營視野,甚至是國際市場的連結,這些都是成為國際一流企業的要件。未來中國企業發展過程所需的資金與技術,可能不易再獲得國際資金的奧援。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