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立陶宛憶遊感懷

◎ 葉賽鶯

立陶宛日前宣布贈送我國兩萬劑疫苗,在武肺疫情嚴峻之際,其外長不顧中國的叫囂恐嚇,呼籲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相互幫忙,意義特別重大。這讓我想起二○一三年旅遊波海三國時,在立陶宛所經歷種種感人的情景。

當時在立陶宛停留兩天,第一天參觀首都維爾紐斯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區古教堂,發現教堂前廣場有水泥足跡,當地導遊告知,這是一九八九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人民共同牽手表達獨立意願所留下的,當時我們不約而同地牽手在那裏唱起:「伊是咱的寶貝」、「望春風」等歌,祈求台灣早日能如立陶宛獨立自主;我們繼續參訪附近古老圓形塔樓,其中一層設有電視,反覆播放該國在一九八九年牽手歌唱、表達獨立意願的紀錄影片,顯現該國人民扶老攜幼,爭相牽手,形成綿長不斷人鏈的生動影像,電視旁另有玻璃櫃陳列當時牽手人鏈的照片,讓我們深受感動。

接著,巡禮首都其他古蹟,路過維爾紐斯大學(一五七九年設立),導遊介紹這所大學不僅是立陶宛全國最大,且在波海三國、甚至東、中歐也最為古老,因學風自由開放,教師素質很高,孕育了不少有膽識的菁英,以致一八三二至一九一九年被俄國沙皇關閉長達八十七年,一九四三年再遭德國納粹關閉一年多。這所四百多年歷史的學術重鎮,宛如這個苦難國家的縮影。

最後,參訪北部的朝聖地十字架山,第一批十字架是一八三一年立陶宛人反俄起義後所放置,其後幾個世紀,天主教徒陸續在此安置十字架、巨大苦像、聖母雕像、愛國者人身雕塑等,約有十萬座,錯落堆置如小山,這是立陶宛人為和平、為對抗俄、德期間失去的親人祈禱的場地。一九九三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來造訪,讚許這是充滿盼望、和平、愛與犧牲的處所。猶憶我們參訪時,行走在狹窄的步道上,心中充滿無限的崇敬與感傷。

短短兩天,參訪立陶宛的古蹟,體會了波海三國中最先宣布獨立的這個國家,歷經幾世紀的動亂與苦難,如今已獨立自主,自信樂觀地向前邁進,甚至還與遠在數萬里外的台灣,為自由民主攜手互助,但願在不久將來,兩國能建立更穩固的邦誼。

(作者是北社理事兼法政組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