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立陶宛親歐美的底蘊:拒絕依賴中國

◎ 張孟仁

近幾個月來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友台舉動令人目不暇給,從去年十月大選後上任的新執政聯盟宣佈規劃在台灣設立貿易辦公室、支持台灣參與WHO,迄至成為歐盟第一個率先挺身捐贈台灣疫苗的國家。友台升溫之際難免會與中共的利益有所違背,加深跟中國的怨懟。近期我們注意到今年五月間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甚至敦促其他歐盟成員國仿效;國會五月廿日更通過一項決議,公然譴責中國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立陶宛的外交轉向固然與新執政聯盟上台有密切關聯,但經貿與國安層面的考量方為深層原因。

經貿方面,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尚處逆差的局面。誠如六月初立陶宛駐中國大使所言,在「17+1」合作機制未讓立陶宛達到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儘管二○一九年中國與立陶宛貿易有所提升,但對中出口額不到五億美元,反倒從中國進口了十八億美元;而在二○一二年參與「17+1」機制前,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額約八一○○萬美元,中國對立陶宛的出口貿易額則是六億二九○○萬美元。其次,該大使亦指出,夾在「17+1」機制中的歐盟成員國及非歐盟成員國常出現利益扞格。既然無法從中獲取經濟利益,遂改往印太發展,試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國家安全方面,立陶宛的動作更大。二○一九年二月,立陶宛國家安全部門發佈年度安全威脅報告,首次提出「中國的間諜活動」成為國家安全威脅之一。為此,後續隨之而來的「反北京」舉動都不令人意外。先有當年七月上任的總統以投資「國家安全」為由,擋住中國投資參與該國克萊佩達港口,立陶宛最大、也是唯一的不凍港。而後十一月底國防部長重申克港是戰略性基礎設施,擔憂阻撓北約增援部隊的抵達。儘管雙方有關談判已持續多年,還簽署了備忘錄。更有甚者,今年二月十八日立陶宛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使用中國公司生產的機場行李掃描設備。

誠如該國外長所強調,立陶宛並非反誰,僅是避免經濟上的依賴導致政治上受制於人,影響國家安全利益。整體觀之,經貿與國安考量似乎成為立陶宛外交轉向的觸媒。再者,既然拜登有意團結北約與歐盟的盟友,附帶賦予了立陶宛選擇歐美的動力。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