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共築多層次的防疫治理網絡

◎ 陳嘉霖

武漢肺炎疫情已經完全滲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與各地社區之中,過去一年來以邊境控管為主的防疫經驗已不適用,從現在開始需要新的治理典範。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主導整個公衛體系仍然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也需要更多元的社群加入,共同構成防疫治理網絡。

過去幾週以來,台灣社會開始學習如何在病毒蔓延的環境中過生活,於是有了初步的防疫創新制度經驗,例如傳統市場分流、部落防疫檢查哨、鼓勵退票不返鄉的獎金制度等等,有些來自地方政府的作為,有的源自社區居民的公民行動。從目前累積的一點本土經驗來看,防疫工作不再只是依靠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就可以做好,也包含微觀層次的日常生活應變措施。而後者,顯然只有在地的、草根的社區觀點才有可能知道答案。

具備多元觀點、廣泛參與、即時應變與因地制宜的防疫「社會設計」概念,或許可以作為接下來發展本土防疫治理模式的一個思考。所謂「社會設計」是指「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的設計,而且每一個地方/社區的社會脈絡不同,就應該要有不同的「設計」方能因應那個地方的挑戰與問題。例如,教育部因應疫情宣布學生在家遠距上課,但是偏鄉部落往往家裡沒大人、沒設備,因此有偏鄉小學老師把學童的親戚、鄰居全部拉入群組,共同協力完成學童的在家遠距學習。

當疫情進到各地社區,許多地方性的挑戰不是中央政府能夠想像的,也不是通則性的防疫政策所能涵蓋。各地DNA不同,防疫能量的優劣勢也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開始構思一個多層次的防疫治理體系,從負責最宏觀位置的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NGO、社區層次的社群等,運用數位平台架構一個龐大的防疫討論網絡,開設各類防疫議題的討論,連結各領域專家及草根性、多族群觀點,從社會設計的概念來擴大防疫視野,也可具備各地防疫社會設計的經驗交流平台功能。如此,不論是牽涉國際局勢的疫苗政策,到微觀層次的社區防疫,在這個多層次的防疫治理網絡體系中都能被充分涵蓋,才能因應未來防疫的漫長作戰。

(作者為台聯政策部主任、大學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