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出現嚴重破口,「全球抗疫模範生」的光環瞬間失色。目前全台提升到第三級警戒,一方面圍堵病毒,斷開傳播鏈;一方面則加強篩檢以監控疫情的蔓延。此外,疫苗才是徹底根除疫情的解藥,因此政府加大力道對外爭取、採購疫苗,更積極輔導國產疫苗的研發上市。抗疫措施多管齊下,全島一命,共同對抗病毒,期能再次打造防疫奇蹟,重拾「抗疫模範生」的桂冠。
其實,當前的台灣面臨三大威脅︰疫情、缺水與供電不穩,使民眾生活與產業發展受到嚴重衝擊。尤有甚者,對岸的敵人虎視眈眈,軍事冒進蠢蠢欲動,成為台灣的生存威脅。這些考題之中,供電議題可以操之在我,關鍵在於政府必須擘畫務實且前瞻的能源政策,增加電力供給與多元化、改善輸送電網與儲能;絕不能一出現特定團體的噪音,馬上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為了討好少數人而政策急轉彎。若果如此,即便通過環評的電廠、機組,也會百般修正或半途而廢,必使缺電成為陰霾,難以達到非核家園的願景。缺水議題亦是重大挑戰。台灣雨量豐沛,但雨季集中,河川短促,下降坡度大,無法保留多的水。因此,像去年至今颱風不來,梅雨不如預期,就會造成嚴重乾旱。尤要者,偏低的水費,無法讓民眾養成節水習慣,管線漏水嚴重,凡此使得缺水問題似乎無解,只能看老天的臉色。坦白說,解決此一問題須要政府的擔當,明明多數民意支持水費調整, 或是對用水大戶徵收耗水費,但執政者仍瞻前顧後,不敢下定決心。可見此一議題的解決,固然有賴民眾的自覺,但關鍵仍在執政者的魄力。
然而,此刻最迫切的議題則為疫情的發展。一年多來最嚴峻的疫情爆發了,既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焦慮,也暴露出台灣抗疫的長短處。台灣抗疫成功取決於多數民眾擁有良好的公衛意識與生活習慣,例如戴口罩、勤洗手,與自發性維持社交距離,這是對付病毒最有效的武器。此所以疫情猛爆,令人猝不及防,但吾人仍可審慎樂觀。目前染疫數仍居高不下,但案例曲線與篩檢陽性率皆未呈現等比級數的飆升,反而穩定下滑。可見此波病例是在反映警戒提升之前已遭到感染的情況,但是全民提升警戒之後,不僅官方規定嚴格,更重要的是,民眾出現「宅在家救台灣」之類的自發行為,形成阻絕病毒擴散的防線,不久之後應可發揮功效,讓染疫人數急劇下降。尤其,三級警戒實作的結果,應是目前最適合台灣社會的防疫措施︰一則不致停業停市,甚至限制民眾出門採購民生用品的天數,造成百業蕭條,經濟下滑;一則民眾減少外出,只在必要時出門的自發性封城行動,既可有效防堵病毒,又不致過度影響民眾生活,衝擊經濟。擁有如此龐大的抗疫自願軍,台灣可說是全球抗疫的佼佼者。短處則是朝野惡鬥並未因病毒肆虐而休兵,台灣的防疫工作不斷有人扯後腿,抵消了全民的努力。僅以「疫苗」、「校正回歸」為例,即可充分反映反對者的意識形態掛帥,與為反對而反對的非理性思維。反對者罔顧台灣過去的防疫佳績,不斷質疑陳時中「蓋牌」,更三不五時要求採購安全性堪慮的中國疫苗。日前,指揮中心將感染案例「校正回歸」(backlog),是因為採檢嚴重「塞車」,加緊「清倉」之後,將病例回歸到採檢當天,以反映真實的疫情傳播,有利於疫情的控制。這在流行病學中是很正常的事,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甚至中國去年都曾大幅調整統計數字,而且雙北兩位非綠營首長都坦承校正回歸係時間差的因素,卻仍引起不同陣營與網路酸民排山倒海式的攻擊。「同島一命」之說,搖搖欲墜。
毋庸諱言,台灣是一個資源匱乏,多天然災變的島嶼,生存不易,如今發展成繁榮富足,民主自由,擁有高科技產業優勢的國家,實屬不易,應歸功於先民數百年來打拚奮鬥的成果。但無論如何,台灣人絕對不能忘記島國時時刻刻存在高度的風險與挑戰,不斷考驗吾人的勇氣與意志。無論是極端氣候下的缺水,或繁榮社會強烈仰賴的電力供應,以及百年一見的凶惡病毒,甚至對岸的敵人,都是吾人必須以勇氣、智慧與堅定不移的意志予以克服,方可為台灣找出永續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