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最危險或是最安全?

《經濟學人》表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一旦爆發戰爭,將成為大災難。(圖取自臉書_The Economist)

台海風雲詭譎變幻,軍事衝突一觸即發。最近,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直言「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因為美國秉持的「策略性模糊」,漸漸無法遏阻中國,而台灣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兩岸開戰將是一場災難。《經濟學人》一番警世之言,反映舉世日漸關切台海戰爭可能造成的劫難,以及戰火之下全球無一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的憂心。

《經濟學人》的「台灣最危險」論述,與當前國內歌舞昇平的現狀,確有違和之處,因而引發一些爭論。有人認同《經濟學人》的危機論,認為國人應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另一種態度則是將《經濟學人》之說,當成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卡姍德拉(Cassandra)災難預言,嗤之以鼻,百般嘲弄,反稱台灣才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這類自滿情緒的抒發,確實有事實做為底氣,卻把外部威脅與內部氛圍混為一談,可能導致國人心防的鬆懈。毋庸諱言,疫情以來,台灣成效良好,經濟成長亮眼,讓台灣人彷彿隱遁在亂世中的桃花源。然而,吾人必須提醒,這些成就並不能讓國人輕忽對岸日益猖狂的擾台行動。此刻的台灣處於一個奇特的歷史時空:一方面內部維持一副太平盛世之狀;另一方面,外部威脅有如狂風暴雨猛烈吹襲。內外之間形成恐怖平衡的狀態。

日前吾人即就台灣社會應對中國威脅的「外熱內冷」怪現象,深入探究,旨在讓國人在安樂之餘,必須了解外部的風險。尤其,對於當前國人的自滿,我們也必須潑點冷水,冷卻一下過度亢奮的情緒。首先,在國人最為自豪的防疫上,全球正捲起第三波的疫情,凶惡之情勢更甚於前。儘管全球已大量施打疫苗,仍然無法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美國每日確診數仍在五、六萬之譜;而曾被國際媒體稱讚防疫有成的印度,正處於疫情猛爆高峰,日確診數已超過四十萬人。而巴西疫情每日暴增六、七萬人,有如火山再度噴發;歐洲,除了英國疫情平穩外,德、法、義等大國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全球僅有台灣、以色列、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少數國家防疫有成,可見此波疫情來勢洶洶。而台灣從去年以來,安然度過了幾次可能釀成社區感染的危機,此刻再度出現華航機師的傳播鏈危機。而此次最令人憂心之處,在於經過長期的管制,以及過度自滿於防疫成效,國人已然漸生鬆懈、輕忽之心,使得堅實的戰疫防線可能出現破口。

其次,台灣去年經濟逆勢成長,今年第一季GDP大幅上修至八.一六%;全年破五%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此種傲人的成績,究竟是結構改革所致,或是疫情中的短期現象?值得探究。坦白說,台灣亮麗的經濟成長,大部分來自國人的辛苦打拚,但也有機遇的成分。前者在疫情過後,將會面臨其他國家的急起直追;後者一旦疫情消失,可能就會失去優勢。例如目前全球強烈依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讓各國產生嚴重的危機感,紛紛將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視為國安戰略的優先目標,大舉扶植半導體產業的在地化。此舉對去年以來在全球一枝獨秀的台灣半導體護國神山,勢必構成重大挑戰。此外,最近因為貨運缺櫃、缺船、原物料漲價而狂飆的傳統產業,在疫情穩定之後,能否延續強勢成長?尤有甚者,此次的乾旱危機,暴露出缺水問題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致命殺傷力。而缺水問題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將會日益嚴重;因此政府能否展現魄力對水資源議題進行結構性改革,攸關未來台灣的民生與產業發展甚鉅。

台灣是最安全或最危險的地方?端視由何種角度解讀。由地緣政治觀之,台海的風險日益升高,應對中共威脅的最佳策略,乃是喚起美國聯合盟友楬櫫「民主自由」對抗「專制極權」的義旗,全面協助民主台灣對抗共產中國的擴張,方可讓台灣由最危險之地,成為全球民主陣營最堅實的堡壘。此外,台灣人更應認清,當前的成就,確實有些是時運所造成,我們不能再把這些幸運視為理所當然,必須趁此時機進行結構改革與轉型,進而解決一些沈痾大病,徹底改善台灣的體質,以因應外在的挑戰與威脅。這才是吾人看待台灣是否安全應有的角度與態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