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延宕變革只會使問題更嚴重

太魯閣號發生重大事故之後,各方關注台鐵的改革與轉型,安全與效率為其首要。行政院決定,每年先以五十九億元,補貼小站虧損及退休金支出;其他安全、組織、財務改革,次第進行,三年後才著手台鐵的企業化轉型工作。這一決定,形式上或許「事緩則圓」,但對於長期連年虧損、負債已達四千多億元的台鐵,避談營運成本及定價合理化,顯然避重就輕。

台鐵財務惡化,數字會說話。從一九七八年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它帳面上就未再有盈餘;二○○七年高鐵通車,它更年年虧損,近年且有擴大之勢。另一方面,自一九九五年以來,不論物價如何變動,台鐵票價未曾調整;低票價與一年四十億元的退休金包袱,讓台鐵難以掙脫沉重負擔,每天開門都做虧本生意。

賠本生意難以為繼,拖延改革未來必付出更大代價。讓台鐵主要收入的票價合理反映成本,財務健全才能留才、攬才,投資於必要的設備、車輛維修與更新,進而提升行車安全和服務品質。這樣的道理,庶民從常識看,也不難理解。不過,在台灣,價格調整,特別是漲價,通常極其敏感;在民粹盛行的今天,尤為禁忌。

以往對於公營及公用事業,反漲價的心態極其明顯,指其攸關民生、具有獨家性質,加上「公公婆婆」眾多。於是,從台鐵二十多年票價「凍漲」,到水資源、油電等能源價格,都以低價為美;已有民營業者競爭並採浮動費率的油價,還有以亞洲鄰近競爭國家最低價為上限的規定。

以低價為美而壓抑合理定價,短期內眾人皆大歡喜,長年飽受低薪之苦的上班族尤常享小確幸。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來自成本下降的低價,自屬好事一樁;如係人為不合理的壓制,「免費或低價的反而貴」,常導致浪費或資源無效率使用,長遠必生更大的負面效應。

台鐵這次出大事,雖係施工安全嚴重疏忽所引起,它所廣受關注的財務沉痾,卻源自長期壓抑定價反映成本的合理調整。同樣是現在進行式的大事,台灣陷入五、六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部分民生及產業已受衝擊。現今的乾旱,主要是去年沒有颱風來襲,今年春雨也雨量偏低。

不過,從水資源供需和定價來看,台灣每年雨量豐沛,卻名列缺水國度,如今在政府及產業採應急措施之後,乾旱仍需靠天降甘霖,其實凸顯了水價太便宜、管線老舊漏水、產業用水分配比率等長年未解的基本問題。國內自來水成本每度高於售價,且已二十七年未調漲。水價偏低導致浪費和不公;尤其耗水越多,所受補貼越大,高耗水產業及用水大戶欠缺提升用水效率誘因,一般人也少節約用水。經營虧損的水公司無力投資,連帶不利改善管線老舊漏水。即使民意支持的開徵耗水費,也因過於敏感而與台鐵合理定價一樣,等以後再說。

同樣凸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是減碳與能源轉型課題。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四召開全球氣候視訊高峰會,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日本、加拿大、英國等也承諾大幅減碳;但中國和印度兩個碳排放大國,沒有新的減碳承諾。蔡英文總統同一天宣告,台灣正積極部署在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

減碳在國際間成為顯學,主要是科學界的主流看法,而拜登有別於前總統川普,接受這種論斷,即人類只剩下十年時間積極減碳,否則在對抗暖化之路,將為時已晚。我國面臨的挑戰,是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評比中,名列末段班,尤其減碳與再生能源發展落後,自訂目標也相對遲緩。如今,蘋果等科技大廠不但自身參與,也要求供應鏈廠商須完全使用再生能源;歐盟也將於二○二三年起課徵進口碳關稅。處這些外在壓力中,我們正為珍愛藻礁及重啟核四的公投案爭辯。整體而言,台灣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目標之下,要大幅提升再生能源比重,以取代占比十一%的核能,並以天然氣取代煤為發電主力。這是極艱鉅的挑戰,現今的困境,是以往說多做少的結果,政客對超越任期的事務不是避而不談,就是能拖則拖,頂多以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敷衍。減碳與能源轉型之路,已不容再如此打馬虎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