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林佳龍卸任之後

台鐵太魯閣號本月二日出軌,釀成四十九人死亡慘劇。昨天,出軌的路段和受創的清水隧道通車,搭乘首班車的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卸任。台鐵發生歷來死傷最眾的事故,林佳龍以辭職表達「對社會和自己良心負責」,十八天來且致力善後工作告一段落,堪稱政務官辭職卸任的一種模式。不過,事故凸顯了台鐵改革的立即與必要性,交通部長的人事更迭,應是交通安全改革工作的重新開始。

台鐵太魯閣號本月二日出軌,釀成四十九人死亡慘劇。昨天,出軌的路段和受創的清水隧道通車,搭乘首班車的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卸任。(資料照)

林佳龍在事故第二天,就口頭請辭,以示負起政治責任。在台灣政壇,事有前例,前任交通部長吳宏謀即因二○一八年的普悠瑪號翻車、十八人死亡事件辭職。另一方面,台鐵事故本質上無關交通政策,這次太魯閣號出軌,至今調查顯示為現場另一施工案包商輕忽安全所導致,要負責的至多是台鐵局長,這因而引發包括交通部所屬事業單位工會等出現慰留林佳龍的呼聲。

然而,在朝野政治爭鬥激烈的現實環境,出事不論是否與政策成敗有關,就要政務官辭職,已成政壇家常便飯;這其實是所謂「責任政治」的擴大,甚至濫用。常見的例子,政務官因無關政策的意外事件下台,雖澆息了激昂的民情,也滿足了某些政治鬥爭的需求,對事件的根本解決,卻未必產生實質助益;事過境遷,眾人隨即淡忘,直到下次再出事,才又群情激昂一番,留下長年未解老問題。

太魯閣號這次出事,政客與政黨鬥爭本性難移,故計重施:儘管林佳龍本月三日已請辭,他們仍窮追猛打,甚至擴大打擊面,要行政院長蘇貞昌也下台。相形之下,林佳龍並未立即離職,而以善後工作告一段落為度,俟現場恢復通車、聯合追思公祭舉行,才辭卸職務。這與出事即「引咎辭職」而走人的往例,顯然有別。

無論如何,出事路段昨已通車,交通部長今起換人,都不應是太魯閣號事故被淡忘的開始。當前的短期工作,至少就鐵路安全而言,不穩邊坡路段改善、異物入侵警示系統增強、鐵道健檢及危險區採高鐵式防護等工作,都須確實進行。更重要的,四十九條人命喪失的慘痛事件,應是台鐵改革的重新起步,這是延宕二、三十年的要務,不能再因循苟且,拖延現狀只會讓今後付出更大代價,而安全與效率厥為改革兩大重點。

台鐵現狀難以為繼,必須改革以振衰起敝,從幾個數字和現實即可看出。二十年前,台鐵首次討論國營公司化,當時負債八百億元,如今已膨脹逾四千億元。財務惡化,表現在從一九七八年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它帳面上就未再有盈餘;二○○七年高鐵通車,它更年年虧損,近年且有擴大之勢。另一方面,自一九九五年以來,不論物價、薪資水準如何變動,台鐵票價未曾調整,低票價與一年四十億元的退休金包袱,讓台鐵難以掙脫沉重負擔。

體制是台鐵沉痾長年未解的根源。它既是中央政府三級行政機關,也是負責營運的事業單位。這種體制先天不良,必受來自政治的諸多掣肘,甚至「五花大綁」,舉凡人事、預算、營運、採購、投資都遭嚴格限制,防弊重於興利,公公婆婆繁多,難有市場競爭力。這種體制,早年的國營事業、省屬行庫都深受其害;如今來自上級機構及國會的不當干預持續肆虐,包括台鐵在內仍難逃政治掌控。

民營化或公司化是台鐵改革須走的道路,不僅可讓公司治理上軌道,對員工、廣大乘客及台鐵永續經營,都利多弊少。誠然,經此次重大事故,安全第一,改善行車安全、恢復公眾信心是當務之急。本報日前報導,台鐵近十年共發生九十九起出軌事故,其中許多是人為疏失,肇因包括駕駛低頭使用3C產品。就此而言,兩年半前因普悠瑪號事件而提出的《台鐵總體檢報告》,洋洋灑灑三百多頁,所列的一百四十四項改進事務,儘管七十五%官方宣稱已「改善完成」,但經這次太魯閣號事件,報告宗旨所強調的「提供國人一個安全又安心的鐵路運輸環境」,官樣文章與現況,顯仍有偌大差距。

台鐵的體制改造,因而勢在必行,而以公司化較為可行。公司化須清償債務,但台鐵仍有不少資產可供處理,妥善處理轉為債務管理基金。另外,前瞻基礎建設鐵道相關項目有些被指為並非必要,如若干鐵路高架化,也須重新檢討並移做台鐵基金。然而,最關鍵的仍是政府及台鐵改革的決心,該有的改革一拖二、三十年,繼續拖延只會帶來代價更為沉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