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負起「政治責任」之後

台鐵「太魯閣號」撞上闖入的吊貨車奪走五十條人命,提出辭呈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哽咽道歉,數度表示會負起政治責任。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示推動台鐵改革,勢在必行。台鐵在短短三年內即發生兩起死傷嚴重的事故,前一位交通部長吳宏謀也是扛起政治責任而下台。然而,台鐵沉痾至今未解,民眾對於運輸安全出現信心危機,這說明問題解決,不在又有哪位首長辭職以示負責,而在政府改造台鐵還必須做得更多、做得更快。

在台灣政壇上,因為「政治責任」下台的閣員不少,肩負起海陸空運輸安全的交通部長,更屬於高風險之列。相較法律責任規範明確,何謂「政治責任」,界定卻顯得模糊。依政治學的說法,這是對所推動政策負起成敗之責,包括政策無法推行,或是推動失敗等,行政首長應擔負的責任。不過,按此定義檢視,許多政務官走人的原因就令人費解,表面上說是為了負起政治責任,但實際上又多與政策本身的成敗無關,「政治責任」被擴大用途,反而成了台灣政治的常態。

台鐵沉痾至今未解,民眾對於運輸安全出現信心危機,這說明問題解決,不在又有哪位首長辭職以示負責,而在政府改造台鐵還必須做得更多、做得更快。(本報資料照)

例如已故的前交通部長蔡兆陽,在一九九八年因接連發生華航大園空難、國華航空空難等事件,在朝野立委壓力與當時的社會氛圍下,辭去交通部長。事實上,兩次空難無涉政策本身是否失當,蔡兆陽甚至還催生不久後成立的飛航安全委員會。再者,如果交通部長要為重大空難擔起政治責任,那二○○二年發生華航澎湖空難事件,機上兩百多人全數罹難,朝野指責對象卻不是交長,而是逼當時擔任華航大股東的航發會董事長蔡兆陽走人,淪為這樁空難的祭品。

遇有空難,航發會董事長下台,蔡兆陽「被創了」先例,更具爭議的是,從交通部長到航發會董事長,空難責任好像會自動跟著蔡兆陽跑。從民主常規來說,這不符責任政治,背後是因「責任」歸屬,還是為「政治」鬥爭,外界或不難理解。事實上,放眼歐美民主國家,少有為了重大交通事故而要求行政首長負起「政治責任」下台的案例,只要不是牽涉到政策問題,遇有運輸安全事件,就是先做好善後,提出精進措施,進而再完善政策,這才是政務官應盡之責。

但在台灣,「政治責任」似已被濫用,或無限上綱,甚至流於政治攻防的話術,而這都已然脫離責任政治的基本常軌。早年台灣尚不流行政治責任一詞,像是已故的前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一九七七年因發生蘇澳港大學師生翻船事件辭去教育部長,當時用語是「引咎辭職」,與現在的情形相若,皆因重大運輸事故,藉由閣員下台以止息民怨。只是過去是一黨獨大的威權時代,用官員烏紗帽來疏導不滿,是維繫威權統治正當性的必要手段。如今民主的台灣,在野黨還用類似邏輯緊咬執政黨,豈不民主倒退。

這般的「政治責任」,也遭譏是「去負不該負的責任」,但若一肩扛起就能解決事情了,倒也簡單,但問題往往不是如此。台鐵在三年內兩次重大事故,各有成因,吳宏謀二○一八年因台鐵普悠瑪號的十八條人命辭職,成為任期最短的交通部長,引發的民怨暫獲平息,但台鐵最重要的轉型課題仍然懸而未解。吳宏謀之後還受重用接任中華郵政董事長,也說明所扛下的「政治責任」,與政策成敗無直接關聯。此刻林佳龍要概括承受的「政治責任」,更多是來自人民的強烈怒火與在野的磨刀霍霍,但關鍵還是應回至原點:未來台鐵要如何改造。

台鐵「太魯閣號」的死傷多來自台東縣民,選區台東縣的執政黨立委劉櫂豪痛心指出,行政院總體檢台鐵一四四項建議改善事項,台鐵局說明改善一○九項,但都讓民眾無感,這說明台鐵轉型是當務之急。只是交通部端出的公司化改造方案,與府院之間仍有距離,高層認為首要是解決台鐵組織文化問題,其次改善長期虧損的財務,之後才談最適合台鐵的永續經營模式。不過,如果前兩項都迎刃而解,那不已是適合的經營模式了嗎?這樣還有改革的動能嗎?政治思慮如果太多,改革步伐將跟不上社會期待,這不單是台鐵「組織文化」的問題,或朝野之間為了「政治責任」的攻防較勁,應該還反映了「政治文化」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