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光火箭彈不夠 南海必須駐軍

◎ 姚中原

媒體報導,中共解放軍在南海實施登陸操演模擬奪島,致使我國位於南海的東沙島、太平島防務備受考驗,因此海委會已在東沙島、太平島配賦近三百具國造「紅隼」火箭彈,強化島上防禦火力及反登陸、反舟波戰力。上述持續增強台灣離島軍備的作法確有必要,但為因應南海區域局勢的快速變化,蔡政府似乎更應向國際公開宣示,正式派遣軍隊駐守在上述兩島才是根本之道。

過去之所以會將海軍陸戰隊的駐軍撤回,改由海巡署駐守太平島、東沙島,戰略考量是希望減低軍事意涵,並向周邊國家表達善意。但台灣此種專注於處理走私、海盜行為、漁船救難、醫療協助的和平任務作為,不僅未受到東南亞國家重視,甚至被認為是退出南海主權的擁有立場,因而削弱了我國與各國在南海議題的軍事及政治談判實力。

尤其近年來,面對中國在南海海域的積極擴張軍力以及頻頻軍事演習,更已嚴重威脅到我國的領土安全。今年三月,日本笹川和平財團的上席研究員小原凡司在日媒中即指出,中國武力犯台可能劇本之一就是攻佔南海的太平島,由於太平島距離台灣本島達一千六百公里,台灣軍隊從本島馳援非常耗時,相較於共軍入侵台灣本島,美國的反應也可能比較緩慢。

正當中國在南海海域不斷擴充軍備之時,台灣雖不必與其軍備競賽,但也不能有完全依賴他國軍力援助的想法;當然台灣更不能自行判斷或自我認為,靠不定期的軍艦巡邏以及充實海巡署在太平島、東沙島的武力,就能嚇阻中國對我南海主權的軍事敵意;例如,近來中共無人機在東沙島附近空域繞島飛行、偵察,即是一個例子。畢竟,海巡署的有限戰力,不論是在中國或各國的軍事眼光來看,主要仍為「海域執法」工作,而不在「防衛作戰」任務。

當前南海局勢已有大的變化,除了美國航母與中國海空軍持續在南海海域較勁外,歐洲大國如英國、法國、德國亦開始積極介入並關注南海議題。趁此有利時機,我國「南海軍事戰略」勢必也該重新調整,蔡政府應立即向國際社會公開宣示,除了海巡兵力之外,台灣亦將派遣軍隊駐守在太平島與東沙島。因為只有讓周邊國家都嚴肅認知,未來如意圖使用武力謀取我國太平島等島嶼時,絕對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和成本。

(作者為國防部前戰略規劃司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