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擇己所愛」變「諜對諜」

申請大學選填「六」個志願的殘忍

◎ 宜和蓒

大學個人申請公布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其中台大醫學系的門檻為四科五十九級分,而陽明交大醫學系則維持六十滿級分,引發「醫科龍頭換位」的議題。

因為大學個人申請每人最多只有「六」個志願可以選填,合理推測多數考生只求有醫學系可念,不願硬碰硬地「非台大醫學系不讀」。加上台大醫第二階段需筆試,陽明醫不用,因而出現過去從沒有的現象。這樣的選填志願策略是「擇己所愛」,還是一場「諜對諜」的心理戰呢?

過去因為自己的孩子離大學個人申請的制度太遙遠,總是無法理解許多家長抱怨只有「六」個校系不夠孩子選擇的想法。當自己的孩子即將面臨大學升學,才猛然發現申請制度的嚴苛與無理。專家學者說著「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的美好話語時,筆者不禁想問,您們的孩子真的有歷經現在這套制度嗎?

筆者從小就想當老師,當年繳交的聯考志願卡前三十個志願都是師院相關科系,一點都不浮濫,更沒有陷在分數迷思中。我非常慶幸在第「十三」個志願錄取了某師院的初教系,順利當上國小老師。

如果我在現代這種「六」個志願的申請制度下,我的焦急恐懼絕對甚於許多學生。這些專家學者若是願意易地而處,或是想像自己的孩子深陷制度泥淖中,就可以知道這制度有多殘忍!

我想要當個老師,卻要在這場志願選填的制度中推敲別人的心態,考慮是否應該「高分低填」避開眾家高手,或是反其道而行,「低分高填」原本填不上的科系,夢想「創造驚奇」。學生飽受不斷推陳出新的考試題型已屬煎熬,考完後還要用手中僅有的「六」個志願「賭」學校科系,「擇己所愛」的說詞聽來諷刺。

台灣的教育一直標榜以學生為本,推出的考試制度卻是大行折磨學生之實!連分數頂尖的醫學系學生都陷在諜對諜的心理戰中,不難體會更多分數不上不下的學生心情。聯考年代,考前拜拜或祈禱一次求好運就夠了;現在的學測年代,考試要好運、選擇志願也要好運,連面試也要好運,這是哪門子的以學生為本?

(作者為國小教師,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