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脫歐.藻礁.談公投

◎ 陳冠甫

「珍愛藻礁公投」成案在即,讓人想起二○一六年英國脫歐派公投勝出之後,民眾Google「歐盟是什麼」的搜索暴增二五○%;二○一八年,台灣也發生類似事件,當年高雄市長選舉,韓國瑜勝選後,高雄民眾才狂搜「九二共識」,要搞清楚韓國瑜這主張的內涵是甚麼。二○二一年,一如《以公民科學揭露藻礁議題的「資訊不對等」》所述,「『大潭藻礁神話』:擁有超過七五○○多年歷史的特殊生物生態系統,卻與地質學/環境變遷的見解相左」,值得我們思考、觀察,會不會公投結束後,搜尋「藻礁真的稀有嗎」暴增。

直白說,無論在二○一六英國或二○一八台灣兩個例子,不管是公眾議題還是選舉首長,很多公民是「搞不清楚就投了」。套用到需要複雜科學資料佐證的藻礁議題上,不少人可能為趕流行、蹭熱度,半懂不懂的狀況下,先簽了再講︱︱無論是社會歸屬感的意見壓力,還是不願承認的意識形態、某種「道德正確」立場出發所導致的確認偏誤。

讓人憂心的是,只要適當議題、傳播工具來自於媒體、主要政黨的推波助瀾,沒有成不了案的全國性公投。至於真相究竟為何?「後真相時代」恐怕個人「信仰」比真相更有力、更重要。差別在於相關團體、政黨是否刻意忽略其中言論的謬誤,即便並非全然惡意的謊言。

藻礁公投連署迎來國民黨的支持並非巧合,一方面將多個公投包裝為政治工具,製造選舉優勢戰場,另一方面披上進步、環保外衣,洗淨過去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國民黨主政時三接案範圍更大的矛盾。我們看到,政治力介入後,相關討論讓真相的探討變得更難,因為輸贏已經變成前提。

此外,不客氣的說,環團堅持三接遷離的公投主文,若公投通過,這結果(電力供應危機)全民與政府能夠承擔?看似從保護藻礁的公益出發,卻極可能對環團、對政府、對用電的全民皆為最差結局。而原先樂著當觀眾,卻跑上舞台軋一腳的國民黨,再次以多個公投造成混亂並從中得利,試問:誰「贏」?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