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歐洲與戰略模糊

◎羅曼(Walter Lohman)

巴黎正在醞釀一場與台灣有關的爭論,令人關注。備受爭議、講話尖酸刻薄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反對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組團訪問台灣。到目前為止,這位前國防部長阿蘭‧李察(Alain Richard)並未因此而退縮。

這是個好消息。來自法國或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國家的立法機構代表團訪台,多半只具有象徵意義。然而,這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象徵。換句話說,法國若是在中國的要求下取消行程—中方聲稱是在友台小組網站上公布的會議紀錄中偶然發現的—將對台灣的國際形象造成打擊。

這種形象的健全與否,對台灣的安全至關重要。

巴黎正在醞釀一場與台灣有關的爭論,令人關注。備受爭議、講話尖酸刻薄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反對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組團訪問台灣。到目前為止,這位前國防部長阿蘭‧李察(Alain Richard)並未因此而退縮。(報社合成/歐新社)

在最近刊載於網路雜誌War on the Rocks的一篇文章中,我和一位政治立場截然相反的老朋友—華府智庫「曼斯斐德基金會」(Mansfield Foundation)總裁季浩豊(Frank Jannuzi),為美國在台海兩岸政策上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概念辯護。我們對這項政策的充分性和歷史軌跡提出論證。然而,我們也建議,任何摒棄「戰略模糊」的替代方案,都必須納入其他國家在外交上給予台灣的有力支持,尤其是歐洲國家。

台灣事實上獨立 中國侵台將惹眾怒

釐清歐洲國家對台灣的興趣,將有助於從兩個方面促進台海的穩定。

首先,這可以讓北京當局知道,如果它對台灣採取行動,即使是在偏遠的外島,國際社會將不會繼續與中國維持正常的商業往來。台灣不是香港,儘管華盛頓—還有特別是倫敦—已竭盡全力,但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的全面接管正在加速進行。幾十年前,在香港主權移交的談判中,保全香港的折衝失敗了。自一九九七年以來,香港已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從此之後,香港的自治已是風中殘燭。

相較於香港,台灣事實上是獨立的。北京應該知道,針對台灣的武裝侵略將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還會引發華盛頓的同步武裝回應。歐洲國家可以透過與台灣的密切交流,對此明確表態。他們也可以藉此讓北京相信,即使他們不能出兵協防台灣,也會公開站在華盛頓這一邊,並盡其所能地支持華盛頓的反制行動。

歐洲國家越挺台 美國政策空間越大

其次,巴黎、柏林、倫敦、羅馬和布魯塞爾對台灣的重要性表達明確立場,將可減輕美國政策辯論的壓力。在過去的五年裡,中國不斷利用非常手段恫嚇台灣。此舉加劇了對「戰略模糊」,甚至是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批評。在美國做好充分準備之前,放棄這些立場,將使美國與北京本已緊張的關係進一步惡化,或許還會升級為衝突。國際社會對台灣給予更大關注,將可擴大美國的政策空間。這可以讓台灣的安全減少對於「戰略模糊」政策有效性的依賴,避免美國主導的防禦體系訴諸最後手段。

歐洲國家已開始展現對台灣議題的影響力。這種變化並不比歐洲普遍警覺到中國帶來的挑戰來得快或慢,這種警覺始於二○一六年,並在二○一九年布魯塞爾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後加速。但它的確正在發生。

在中國對法國參議員李察的訪台計畫暴怒之前,近來最受到關注的歐洲代表團,是去年由捷克參議院議長米洛什‧韋德齊(Milos Vystrcil)率領的訪問團,他在立法院發表演說時高呼自己是「台灣人」。在此之前的二○一九年,定期來訪的英國「台英國會小組」也剛訪問過台灣。

歐洲和台灣也尋求提升彼此在對方領土內的常駐代表地位。去年,台灣在法國南部艾克斯普羅旺斯市開設新的辦事處。除了設有等同於大使館的梵蒂岡,立陶宛也將成為第二十三個在台灣開設正式代表處的歐洲國家。

英法派艦路過台海 證明非中國疆域

然後還有台灣海峽的海軍活動。在過去幾年裡,英國和法國都無視中國的威脅,派艦通過台灣海峽。歐洲國家的軍力展示,當然無法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相提並論。然而,這不是這些「航行自由行動」的意義所在。他們是行使在台灣海峽航行的國際權利,在此過程中表明,台海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所及的疆域。

在捷克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後,團長韋德齊遭到捷克總統齊曼強烈抨擊—毫無疑問,這是為了取悅中國。法國的馬克宏政府則採取幾乎截然相反的做法。法國外交部在回應中國反對李察參議員組團訪台時,堅持法國議員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參訪和拜會計畫。

如果我們要保護台灣,避免台灣海峽爆發衝突,我們將需要更多政府的支持,以及來自法國、英國和捷克共和國等國國會議員新的積極作為。

巴黎正在醞釀一場與台灣有關的爭論,令人關注。備受爭議、講話尖酸刻薄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反對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組團訪問台灣。到目前為止,這位前國防部長阿蘭‧李察(Alain Richard)並未因此而退縮。(報社合成/歐新社)

(作者羅曼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