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其實沒有「荷蘭病」的問題

過去一年,武漢肺炎全球肆虐,衝擊各國。台灣因應疫情得當,人們生活大致如常,整體經濟表現亮眼,經濟成長率三.一一%優於中國等鄰邦,在全球前三十大經濟體居冠。其間,各行各業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但以科技電子為主的產業出口暢旺,帶來鉅額貿易順差,加上金融市場熱絡,吸引外資大量流入,新台幣不斷升值。於是,關於「荷蘭病」(Dutch Disease)的討論隨之出現。中央銀行有理事關切,我國當前近似當年「荷蘭病」出現的景況,傳統產業恐因貨幣升值而喪失國際競爭力;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以我國產業平衡發展,非僅半導體業一枝獨秀,不可能染上此病。

荷蘭一九五九年發現北海天然氣油田,出口因之擴增,貨幣大幅升值,推升工資上漲,導致傳統製造業因競爭力下降而衰退,這又帶來失業與社會福利支出增加,財政赤字飆升。經濟學者因此以「荷蘭病」泛指某一產業部門獨秀,導致其他產業下滑的因果關係;荷蘭當年因天然氣出口驟增而起,也發生在資源經濟豐沛、外援、外資流入劇增的某些經濟體,導致不同經濟產業部門榮枯互見現象,不利整體經濟發展。

從情勢上看,有人擔心台灣經濟染上此症,事出有因。過去一年,我國貿易順差達五百八十八億美元,今年預估再增為六百四十億美元。外貿鉅額順差,加上外資不斷流入,外資連續淨匯入,央行外匯存底已逼近五千五百億美元,同期間國際美元走勢趨弱,都使得新台幣升值堅挺。儘管新台幣升值幅度未必高於鄰近國家,但對有些出口導向的傳統製造業,在飽受疫情煎熬之際,匯率因素無疑增添壓力。

然而,若因此憂心台灣經濟將步入「荷蘭病」,不免失諸過慮。

的確,我國有幣值堅挺帶來的效應。過去一年新台幣升值五.六九%,為近三年最高升幅,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傳統製造業頗受衝擊;疫情原已降低市場需求,走升的幣值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或吃掉利潤,業者吸收匯損的能力也相對較差。不過,整體來說,除去國際美元的因素,外貿順差所推升的幣值,具體反映了經濟基本面的實力。在全球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我國經濟「腳步堅定、穩健成長」,並非虛言。

從而,當前經濟對策既須針對因疫情而受衝擊的產業,尤其內需型、外來觀光客相關及傳統出口業者,提供必要協助,有如政府去年推出的紓困振興措施,彈性靈活再推動。更重要的,應是把握如今穩健成長的情勢,追求整體經濟產業的脫胎換骨或升級,力求強化弱勢產業,精進優勢產業,並加緊與國際技術、產業鏈結盟。

有如國人所見,在疫情改變全球經濟產業的變局中,我國的半導體、生醫科技表現不俗,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於世界都居冠、IC設計居亞軍。最近在全球汽車晶片缺貨困局中,德、日、美等國都有求於我,如實凸顯了台灣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時科技產業更應再求精進,不僅強化台灣產業鏈及聚落,還要積極加入國際間諸如「民主科技政策聯盟架構」的建構及參與。以研發投資創新、國際連結、強化實力,才能在「世界盃」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關「荷蘭病」的討論中,貨幣升值是其中肇因,這方面主其事的央行也應有新思維和做法。我國身為長年外貿出超的國家,貨幣易升難貶。實務上,央行在外匯市場常被指「阻升」新台幣,這一做法已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挑戰和質疑,來自美國的匯率操縱國指控和報復的陰影尤揮之不去。

進場干預匯率,雖旨在穩定幣值,但累積過多外匯存底形同國家資源的低效利用,導致資金氾濫和低利,為金錢遊戲添柴火,並助長若干產業界的依賴心態,降低其以匯率避險、內外投資併購整合、產業升級的努力。央行的貨幣政策有其兩面性,利率及匯率變動對不同部門利弊有別,從整體經濟利益著眼,以符合國際化、自由化的市場運作,才是正辦。同樣地,台灣經濟要脫胎換骨,產業經濟也須自立自強,業界在外貿導向的現實環境面對挑戰、開創新局,當年曾以此打造成功的經濟經驗,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嶄新考驗,尤須如此。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