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兩大關鍵指標 看懂政府為何打炒房

◎ 王瑞興

依內政部統計,二○二○年買賣建物卅二萬六五八九棟,較二○一九年增加二萬六三一四棟,增幅八.七六%,且價量齊揚。去年十二月初行政院會祭出「健全房地產市場九方案」,下列兩項指標,正是關鍵警訊。

一、房貸餘額佔GDP比例超過警戒線。國際上將房貸餘額占GDP比例是否超過四十%,列為房市泡沫化的警戒線。依據中央銀行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二○一三年一月購置住宅貸款(房貸餘額)為五兆四四二九億元,占當年實質GDP十六兆一七一八億元的卅三.六六%,如加上建築貸款(土建融資)一兆四五一九億元,合計六兆八九四八億元,占GDP的四十二.六三%。到二○二○年十二月購置住宅貸款攀升至八兆○四二三億元,占當年實質GDP十九兆七九一三億元的四十.六四%,跨過警戒線;如加上建築貸款二兆四六一二億元,合計十兆五○三五億元,更高達GDP五十三.○七%。八年間增加三兆六○八七億元,增幅高達六十六.三○%。尤其從二○一八至二○二○年三年間增加二兆一○一九億元,顯示近幾年房市過熱。如果房市未能降溫,央行繼續擴大「選擇性信用管制」力道,財政部及內政部進一步採取措施,也不必意外。

二、家庭負債比達到危險地帶。國人傳統「有土斯有財」觀念,致房屋自有率長期在八十四至八十五%間微幅波動,高於歐美先進國家,例如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二○一四年第三季美國人房屋自有率僅六十四.四%。住者有其屋原是人生理想目標,但安聯集團發布「全球財富報告」示警台灣二○一九年家庭負債比攀升至九十二.六%新高,遠高於全球的六十五%,在亞洲僅次於韓國,是重要危險訊號,主因與高房價房貸有關。由於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房價負擔能力比逐年上漲,排擠其他支出,也影響金融穩定。

小英就職四週年時,主計總處公布,台灣每戶平均資產淨值高達一一五七萬元,其中房地產五四○萬,佔四十六.六七%。日前主計總處預估二○二一年國民所得將邁入三萬美元,這是平均值。但,透過炒作房地產,激化貧富差距,不但財富世襲,貧窮也向下遞延。表面上,房市是艷陽高照,卻可能籠罩在陰影下,這也是為什麼要嚴打炒房,以落實居住與社會公平正義。

(作者為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