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Clubhouse不會成為媒體救星

◎ 張約翰

去年四月上線的語音社群應用程式Clubhouse,最近在台灣突然紅了起來。

這一款行動裝置專用的網路群聊App,目前只能在蘋果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用戶下載後必須提供該裝置sim卡的門號,並獲得已註冊用戶的邀請,才能完成註冊並啟用。KOL或想成為KOL的社群使用者紛紛註冊、開房,一時間邀請函變得炙手可熱。

由於任何用戶都可以當主持人,邀其他用戶一起群聊,就像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與來賓;路過的用戶可以進來聽,也可以在主持人允許下舉手發言,就像談話節目的觀眾call-in。房間可以隨時關閉、離開,也尚未支援錄置儲存的功能,使得聊天內容私密性較高。

目前主流的社群平台YouTube、FB等,主要是視覺媒介,並完全依靠使用者生產內容(UGC),平台藉由高互動性的界面讓用戶彼此激盪(或爭執),然後以蒐集到的用戶行為坐收廣告利益。聲音的部分,原本已有podcast、spotify等串流隨選播放平台,但缺乏像視覺媒介社群平台的高互動界面設計。Clubhouse則以類似廣播節目的機制,完成社群媒體的最後一塊拼圖。

新的平台帶來機會,也帶來危機。對新聞媒體而言,以具備高知名度形象良好的新聞工作者投入主持,可以在與新聞人物對談的同時,深化聽眾的參與感,很適合媒體發展特定路線新聞的用戶經營。這與新聞媒體這十年來從FB到YouTube,再到IG、podcast的策略並無不同,只不過多了一個社群管道。

話說回來,過去新聞媒體的社群經營,等於免費為社群平台大量提供豐富且經專業處理的內容,然而卻只是讓社群平台得到更多可以變現的用戶及使用率,新聞媒體分不到什麼好處。多了一個Clubhouse,固然可以讓使用者多一個管道接觸媒體內容,但目前Clubhouse本身的獲利模式並不清楚,長遠來說也沒有什麼內容變現的空間,除非YouTube和臉書在各國的聯合干預下,分享廣告利潤給新聞媒體,不然就媒體內部的資源分配來說,等於又多了一個社群平台要經營。

在社群媒體宰制廣告市場的時代,Clubhouse的異軍突起,雖然對大眾而言,發聲空間更加多元;但對新聞媒體而言,卻是品牌經營下不得不面對的新工作,而長期來看,這種缺乏利潤分享機制的社群平台愈多,新聞媒體獨立生存的希望愈渺茫。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