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國有把台灣當朋友嗎?

◎ 張豐麟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於一月二十四日致函給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和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半導體晶片短缺,危及德國汽車產業復甦,因為根據德國《商報》報導,有鑑於晶片短缺,賓士(Benz)已被迫減少工人的上班時數,二○二一年二月起可能暫停組裝作業,奧迪(Audi)和福斯(VW)生產線則是恐將暫停。台灣平面媒體亦揭露,王部長已跟台積電高層聯絡轉達訊息,顯見台灣政府已用具體行動善意回應德國。

不料,在一月二十五日的德國聯邦記者會上,德國外交部發言人阿德巴赫(Maria Adebahr)再次強調,德國政府對台灣的立場至今沒有改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要求台灣提供協助卻又不把你當朋友,狠狠甩了經濟部長熱呼呼的一巴掌!

去年新冠肺炎肆虐時,台灣在口罩產能充足後,便援助德國一百萬片口罩,但德國收下後僅用「謝謝他國援助」草草帶過,德國最大報《畫報》更以「害怕中國?台灣捐贈援救物資,德國沒有道謝」為題大幅報導。

另外,近年啟動預計耗資超過五千億公帑預算的潛艦國造案,在一九八○年代中期,本有機會向阿根廷取得北海造船廠建造的TR-1700潛艦,卻因為德國拒絕發給出口許可而胎死腹中,讓台灣吃盡苦頭。

即便過了二十年,台灣自行研發的雷霆二千多管火箭發射車商售採購案,德國政府還是拒絕發給出口許可,迫使台灣最終透過韓商引進德國MAN車廠的商規車改裝後,以韓國產品名義出售給台灣。持平而論,德國對台灣並不友善。

若再回顧上個月德國在卸任歐盟高峰會輪值主席國前,總理梅克爾全力促成歐盟和中國達成雙邊投資協定,即便有議員提醒中國壓迫新疆穆斯林維吾爾族人,並將集中營產品銷往歐洲的不良紀錄,歐中投資協定還是在「德國引擎」的強力牽引下達成原則性談判。德國強勢且堅決的向中國靠攏,自然引起法國、波蘭、比利時、盧森堡及荷蘭等國的質疑。其實問題相當簡單,因為德國是中國最大的歐洲貿易夥伴,兩者有密不可分的利益關係。在一切向錢看的原則下,自然不可能提升與台灣的外交層級,台灣方面也無須因為德國經濟部長的一封信,就貿然要求廠商調高資本支出去擴產,以免增加未來減產時的風險,反而適得其反!

(作者為大學行政人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