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封院會讓部桃變成病毒培養皿

◎ 王英明

有感於國內最近對「封院措施」爭論不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助理研究員、台籍醫師葉庭育(Julian Yeh)二十六日特別發文說,他去年三月及最近發表的論文,已一再指出: 「有群聚感染,應該是予以疏散,而不是封鎖。」他依照病毒基因序列研究所做的結論,認為封院的行為,會使病毒突變速度加快,若無法根絕互相傳染(基本上不是負壓病房就不可能根絕),封鎖會讓病毒發生RNA recombination (基因互換),整個封鎖區會變成一個大型培養皿,讓病毒做出一堆突變。其他專家也有同樣看法,此建議已被世衛組織接受,通知各國。

目前部桃的做法,正好符合這個理論,而且看來緊張的疫情,正在控制中。

封院只是一個名詞,問題是要怎麼去做。(本報資料照)

這幾天藍綠代表人物的爭論或甩鍋,很多都只是聚焦在「封院是誰決定」這件事情上。十八年前沒有像葉醫師這種想法或建議,由於缺乏經驗又在混亂之中,而且所謂中央與院轄市,位階幾乎平行,朝小野大,台北市馬市長聲勢如日中天,民進黨政府中央防疫專家的建議,地方不一定接受,倉促之中做出和平醫院封院的決定,暫時就說是「不得已之惡」吧,誰決定的都沒關係,問題是當時所有的防疫裝備物資、院舍容量、病床分級、人流分配、專家指揮系統、病棟隔離,統統等於零。

而當基層人員向衛生局求援,得到的答覆卻是「你們要自求多福」,這就像電影「大敵當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沒有發足夠槍枝,就叫士兵衝向敵方的機槍陣地,違命者會被當場槍斃一樣,真的是非常荒唐。

封院只是一個名詞,問題是要怎麼去做。我們或許可以容忍十八年前不得已做了封院決定,但是無法容忍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就封院。當年有些想講出內幕的人,聽說在升官後也就封口了。我們也許可以就此忘記以前的慘劇,但無法接受有人過去沒做好該做的事,逃過彈劾,卻妄想要用十八年前的舊觀念,強迫政府處理目前的疫情。這其實已挑起了很多人心中的痛。

(作者為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創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