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川普政府的未竟之業

美國國會昨召開聯席會議,對總統大選結果作最後認證。因美國總統川普的部分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與警方爆發嚴重衝突,認證程序一度延後,國會在重新召開會議後確認拜登成為美國下屆總統。川普政府在這四年任期,改變了前任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消極政策,積極介入印太地區日趨失衡情勢,壓制北京的蠢動,並穩定台海,可說是真正落實「重返亞洲」到「亞洲再平衡」。

川普政府在這四年任期,改變了前任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消極政策,積極介入印太地區日趨失衡情勢,壓制北京的蠢動,並穩定台海,可說是真正落實「重返亞洲」到「亞洲再平衡」。(歐新社)

面對中國蓄勢已久的戰狼野心,四年時間還不夠。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本週接受專訪提到,雖然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已使世界比四年前更安全,但他也坦言美國還未就中國和北韓的「艱難議題」取得更大進展,這些「未竟之業」,包括對中國實施了強硬政策,美中仍存在不公平貿易關係。這是龐皮歐的遺憾,更多是他的擔憂,北京將利用美國政權更替出現的政策變動,獲得喘息的空間。

事實上,在去年全球籠罩在武漢肺炎的肆虐下,中國對區域的擴張動作反而更加頻繁。加上美國這段期間因總統選舉爭議導致的政府交接不順,較無暇他顧之際,北京迅速展開國際佈局,從地緣上遠交近攻,對未來拜登政府所欲交好的歐盟,先行利誘拉攏簽署投資協定。另針對美國的印太盟邦採硬姿態,例如向澳洲祭出貿易報復,對日本則從去年高頻次侵擾東海海域,到近期傳出在山東部署東風二十六型反艦導彈,嚴重威脅日本。這既是要這些國家選邊表態,同時也測試美國的回應能耐。

即將上台的拜登團隊雖仍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但也釋出願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與北京合作,顯示美國對中政策,將從現在的「硬圍堵」轉為「軟圍堵」,北京對美國可周旋的籌碼增加,也預示美國印太政策面臨盤整甚至讓步的可能。另外,拜登團隊陸續宣布的國安團隊人馬,多屬歐巴馬時期的官員,加上先歐後亞、先俄再中的外交思維,衝擊的將是川普時代的「未竟之業」,令人憂心恐受到翻轉,印太地區也將出現「再失衡」的危機。

美中關係牽動印太情勢,也直接影響台灣的安全利益。台灣與美國在這幾年間關係增溫,同樣也有「未竟之業」,例如川普最開始簽署的「台灣旅行法」,雙方高層官員的互訪層級還在逐步提升,美國雖已有若干位閣員級來台,包括龐皮歐昨再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將訪台,但畢竟都未至正常化的階段。未來台美之間能否提高這個政府間交往的最起碼關係,將是檢視所謂「真朋友、真進展」的重要指標。

為因應中國對台加大軍事壓力,川普政府已十一度對台軍售,從蔡英文總統去年五二○展開第二任總統任期算起,就佔其中的六次。這反映出台海軍力嚴重失衡,必須加速「再平衡」,強化台灣不對稱軍力的能量。面對拜登政府能否「川規拜隨」的不確定性,近期美國國會壓倒性通過的「台灣保證法」,對台軍售常態化,就是重要的鋪陳;另外,美國國務院罕見高調預告美台政治軍事對話,也是盼下任政府能更強化這項機制,不受北京叫囂影響。

而在實質的經貿關係,受到美中貿易談判的牽絆,台美進展有限。做為兩國間最重要的經貿諮商平台,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自二○一六年召開後,即停開至今。蔡政府多次呼籲展開「雙邊貿易協定」的談判,也同樣停滯。台美現另闢高層經濟對話,透過簽署合作備忘錄等形式,確立推動議題與輪流舉行的定期機制,但這個由國務院主掌的經濟對話,未來如何具體落實,以及台美能否因解決萊豬議題後展開貿易協定的談判,同樣受到關注。

隨著美國政黨輪替,相關國家面臨在美中之間重新定位的問題。拜登外交策士釋出「美國必須對台海和平對話持開放和鼓勵的態度」,蔡總統的元旦談話也表明「北京當局只要有心化解對立,願展開對等對話」的態度。在感受到美國未來對台海政策的基調後,我們也有所位移,但真正關鍵的,還是在於如何延續與擴大台美之間的「未竟之業」,避免人走政息,或許這才是做為堅定的盟邦更應該努力的方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