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晚點上學?何不讓地方、校方決定!

◎ 張惠博

最近,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上午九時三十分開始,連署通過附議門檻。提案者認為,學生太早到校(大多是七時三十分),普遍睡眠不足,上課時常會有打瞌睡的狀況,延後上學時間,能讓讀書效率加倍。教育部二十六日表示,由於涉及地方政府權責,研處後將於二個月內回應。

學生欲在七點半準時到校,除非住在學校附近,否則得提早出門,倘若平均路程半小時,則得在上午七點出門,往前推則最遲需在六點半起床。因此,若欲睡滿八小時,夜晚得在十點半之前就寢。可是,由於寫不完的作業、溫不完的書,以備隔日的測驗,國三、高一學生,經常得忙到半夜,以致睡眠嚴重不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於青少年成長不無影響。

教育部對於未來國高中到校的時間會做何決定,目前尚難知悉,惟若能開放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將會是教育多元化的起點。

其實,自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以來,即大力推動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以及校本專業成長(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計畫,若能做好這二項,學校教育才能顯現特色。因為山區、海邊的學校,學生的生活經驗,一定有很大的差異,若學習內容與其學生的生活經驗發生連結,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例如:中山大學即曾利用海軍廢棄宿舍變身社會開創基地,讓師生瞭解旗津傳統舢舨船,除保存傳統技藝外,也開發新的船型以及DIY手作船模型,深具教育意義。

台灣幅員不大,但是,由北到南氣候環境不同,城鄉的生活型態更是各異其趣。這次網友對於國高中的上學時間提案,正可作為「民主與教育」的試金石,不僅各縣市可自行決定,甚至各校也有別,讓學生或家長有機會,共同做出選擇與負責任的決定。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晚點上學 有科學依據

◎ 黃惟冰

近期有網友發起連署,希望國高中的上課時間延後開始,從上午七點半,改到九點半。這樣的提議,有科學根據。

第一,青少年每天分泌褪黑激素的時間,比成年人來得晚。換句話說,比成年人晚睡,對於青少年來說,相當程度是內分泌使然。

第二,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研究,不同年齡層的人類,每天需要的睡眠時數也不一樣。例如,剛出生的嬰兒,每天需要的時數介於十四至十七小時;六至十三歲的兒童,則需九至十一小時;十四至十七歲的青少年,則需八至十小時;至於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僅需七至八小時。

第三,許多研究也指出,如果青少年睡眠不足,不僅降低學習效率,也容易造成近視。同時,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導致長不高等後果。簡單來說,睡不飽,就可能學不好,長不好。

事實上,早在二○一四年,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就曾公開建議,為讓青少年獲得足夠的睡眠,中學生的上課時間應往後調整。目前,美國、南韓的時間為上午八點半,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則為上午九點。台灣的七點半,可說是「名列前茅」,但未必就好。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