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萬萬不可增加醫學系名額

◎ 王宏育

12月5日醫師公會全聯會在金門舉辦醫療政策研討會「提升離島醫療品質 強化醫療防疫體系」,金門部立醫院的侯院長提到經營的難處,第一是因為交通的不確定性,後送沒有辦法讓民眾100%滿意。其次金門人口不多,醫院規模不夠大,成本相對偏高,希望健保給付能夠加成10到30%,第三是部立醫院有40幾位醫師,經營不易,但是目前在台灣各地受訓的醫師,這幾年陸續即將返回部立醫院的「醫保生」「公費生」醫師超過100名,將來不知道如何安插這些醫師和籌措這些醫師的薪水?邱泰源理事長也有邀請到台大訓練回到金門新一代的醫保生現身說法:「民眾最大的抱怨是,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很好的心臟科、糖尿病的好醫師,過了一兩年,又回到台灣,我們又要找新的醫師,又要適應新的醫師,難道我們真的是二等國民嗎?」

醫師示意圖(歐新社)

12月13日南部八縣市醫師公會幹部醫政研習會,澎湖縣醫師公會張維仁理事長報告澎湖縣有兩家大醫院,三總的澎湖分院因為有三總的醫師支援,人力穩定。部立澎湖醫院因為許多醫保生、公費生回來,「內外婦兒」醫師已經足夠,現在反而擔心有許多在學,或是受訓的醫保生、公費生即將依規定回來服務,醫院沒有容額,但也不能拒絕。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和金門非常類似。

依據計畫主持人熊昭博士「衛生福利部104年度科技研究計畫」「2019年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 期末報告」的結論寫到:「整體西醫師在區域醫院至2020年每年增加1家的情境,可能會出現西醫師人力供給短缺。其餘情境之人力供給大於需求。」台灣醫療普及便宜,各地都有許多的醫院,可能是世界上醫學中心密度最高的地方。加上人口已經成為負成長,大概也不需要再增加醫院,在這前提之下,醫師人力是供給大於需求,這樣子我們還要增加新的醫學院、醫師的數量嗎?評估方向:

一、將台灣的總人口數除以醫師數,平均一位醫師服務不到500位民眾(台北市不到250人)。目前醫師數是適當的,尤其每年都還會製造1500位醫師。根據美國經驗,每多製造一位醫師,就會多增加固定的醫療需求(這是人性)。而台灣的健保財務岌岌可危,調漲保費不易。

二、台灣的醫師患不均不患寡,大多集中在都會區。如果我們的政策是幫助弱勢,那當然希望多一點離島偏鄉的保送生回到故鄉來服務族人鄉親,但是必須有很好的配套,提高他們的薪資,給予適當的進修機會,才不會時間一到就走人,永遠缺人換人。

三、公費生最大的價值應該是可以填補缺乏人力的科別。現在只有內科無法招足住院醫師。連本月份財訊雜誌都寫到「內科醫師不足 難以應付高齡化社會」「五大科2019年住院醫師招收情況,雖然較2012年低潮期成長,但內科從未招滿」。我們只需要大幅調升內科的診察費,還給內科一個公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絕對不需要為了每天喝一杯牛奶養一頭牛。

四、要養成獨當一面的好醫師,過程非常的冗長,最辛苦的階段就是住院醫師,付出了許多的勞力,但是收入最低。而現實的世界,我們不缺主治醫師,也不缺開業醫師,只有住院醫師這個階段人力相對不足。所以衛福部倡導「專責一般醫療主治醫師照護制度」,簡稱專責「駐」院主治醫師照護制度,以主治醫師照顧病房,不但可以減輕住院醫師的負擔,同時也可以提升病房的照顧水準,在美國頗有成效,可以解決住院醫師可能不足的問題。

五、報載教育部准許三個學校增加150名醫學系公費生名額,想到金門部立醫院和澎湖醫院「即將」醫滿為患,令人憂心忡忡。如果為了政策需要增加偏鄉離島的醫保生、公費生名額,就要同時減少自費生的名額。而偏鄉離島醫科保送生應該是比公費生更能解決偏鄉醫療不足的問題。

基於上論,增加醫學系名額期期以為不可,希望能夠懸崖勒馬,才不會重蹈大學過多倒閉的悲慘覆轍。

(作者為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