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對台友好,台灣內部有不同評估。圖為美國國務卿旁皮歐。(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完成投票,對於目前選舉結果,川普總統除就選務爭議提出法律訴訟,另透過美國聯邦總務署致函拜登陣營進行政權移交,程序照走,展現民主成熟。選舉勝出的拜登並宣布國務卿等閣員人選。下任美國政府國安團隊的外交思維,牽動印太情勢,最重要軸線,即在審視與北京關係。面對變化,台灣有機遇有挑戰,正如蔡英文總統所言,我們要沉著應對。
這四年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全球局勢有著大的翻轉,例如被視為火藥庫的中東地區,在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建交後,改寫過去的地緣戰略格局,極大程度緩和族裔與宗教衝突。另外,被國際社會制裁的北韓,在川金領導人見面後,朝鮮半島劍拔弩張情勢暫時趨緩。中國近年對外的威脅擴張,川普政府則改變過去的綏靖主義,以貿易戰、科技戰等策略,加大力度壓制北京的蠢動。
強調單邊主義先行,創造有利氛圍後,相關國家也逐漸跟進,這形塑的「川普主義」,證明確能做出有效成績。在台海情勢,川普政府除與北京交手,也擴大與台灣的實質交往,這四年軌跡愈來愈清晰,尤其今年,美國行政部門的措施一波接著一波,從高階官員訪台到多次對台軍售,以具體行動展現強化台灣安全。也讓台灣人更有自信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另方面,美國國會這幾年跨黨派高票通過的「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川普總統均簽署實施,形同將台灣納入印太盟邦。隨著北京升高戰狼出擊,在南海、台海及東海進行高頻次軍事活動。美國除進行壓制,並從外交與軍事等層面,強化台灣主權地位。這是逐步體現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所強調「台灣非中國一部分」的實質內涵。
以往談論美中台三角互動,台灣並非對等,當美中互動佳,美國不乏出現「美中共管台海」議論,台灣僅如平衡美中關係的砝碼作用,這也坐實了「棋子說」。龐皮歐明言「台灣非中國一部分」,所指涉不僅是美國政府對兩岸定位的立場,擺在政策脈絡裡,則在說明美台發展雙邊關係,應有其獨立性。換言之,華府與台灣交往,不再視為美中關係的一部分。
川普政府對台友好,台灣內部有不同評估。藍營方面,把中國過度放大的狹隘視野,多認為美國挺台,是為利用台灣以抗衡中國,甚者倒果為因,認為北京之所以進逼台海,是因川普政府太支持台灣所致。這種等於迎合對岸所稱「台灣民進黨當局與外國勢力勾連」說法,不啻將台灣做小,壓縮了對外發展空間,而服膺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自我閹割。
如果台灣只是一枚抗中的棋子,那如何解釋川普政府至今十次的軍售,有五次是在今年公布,最近的三次更集中在兩星期。川普政府在第一任任期將結束的階段,大幅提升台灣的軍事反擊能量,若只為當棋子來使,這段時間密集軍售的效益也太低了。事實上,美國軍售次數增加,最大理由,是為因應北京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威嚇,避免台海嚴重失衡。
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薛瑞福指出,川普政府對台軍售常態化,是將台灣視為一個獨立夥伴,而不是美中關係的一部分,並說這是「重要的觀念轉變」。對於華府加強鞏固台灣防衛及主權地位,中國官媒批評這是川普政府在對中問題「最後的瘋狂」。但從北京選在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美國大選年空檔之際頻頻挑釁台海,更令人懷疑是否要藉機生事,準備做出攻打台灣「最後的瘋狂」之舉。
台美這段期間還透過高層經濟對話,加強全球醫療安全、5G潔淨網絡、安全供應鏈、基礎建設及能源等議題合作,我們要向國際證明,台灣不光是位於第一島鏈的樞紐地位,還是一個「有自身優點,值得投資的國家」。不可諱言,觀念的轉變,還沒落實在美國政府所有部門,受美中貿易談判影響,主責的美國貿易代表署停開「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經貿協定的諮商也裹足不前。下任美國政府,對中政策或有調整,讓美台關係與美中關係各自平行發展,真朋友要有真進展,應是符合台美最大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