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登山旅遊化」的錯誤想像

◎ 蔡日興

一個年輕妹子在畢祿羊頭登山迷途,沒能度過寒冷的夜晚。而她是一個因疫情促成國旅風潮後,嘗試登山的新手。

等一下,「登山」何時跟「旅遊」畫上等號了?

別驚訝,早在疫情爆發之前,有些商業登山業者就已經這樣構築願景,甚至也這樣行銷著。

我不知已香消玉殞的她,是否也以為登山跟旅遊沒什麼差別。但顯然她沒有準備好去面對山上可能迷途的風險,也不知道台灣高山的一夜可以如此致命。

我們對所有事物的理解,都是基於自身的生活經驗。而多數人對於旅遊的理解,就是無風險,輕鬆愉快的,好像在逛自家附近的公園那般。

但台灣的山區並不如都會公園那般,草木時時有人修剪,步道都有平整鋪面。真實的山徑會有草木擋住你的視線,也有樹根和岩石隨時可能將你絆倒。即使是夏天,高山到了夜晚的溫度也是像平地的冬天寒流來襲那般。而進入秋冬時節,高山夜晚溫度已是致命的,更別提冷鋒過境之時。這還是好天氣的狀況,遇上極端氣候如颱風,那時台灣的高山,對於登山新手來說絕對是致命的煉獄。而這煉獄還杳無人煙,連呼救都不會有人聽到。

而商業登山業者卻這樣行銷,告訴你「登山」可以「旅遊」化,讓社會大眾以為台灣的高山就像你家旁邊的公園一樣安全?

這麼安全的國內旅遊,那大家都可以嘗試自由行了。這就是現在發生的誤解呀!

擁有足夠的山林知識,懂得攜帶與運用裝備,確實可以讓登山活動安全而愉快。甚至離開步道深入荒野,探索台灣最原始最質樸的美感,也不需冒著生命危險。但多數人卻被商業登山業者的說詞,還有網美的照片所迷惑,有部分就在尚未做好準備的狀況下闖入山林。而當命運帶來挑戰,一個錯誤的轉彎,一個高山的寒夜就是如此致命。

您還相信「登山」可以「旅遊」化嗎?

如果這個錯誤的觀念無法改變,我想她絕對不是最後一位無辜的犧牲者。

(作者為山谷登山會發起人,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