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不能再關起門來惡鬥了

歷經八年談判,亞太十五個國家前天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兩年後若正式實施,將打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足以改變亞太經貿樣貌。這一多邊貿易協定,一如兩年前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我國都無緣參加。對以外貿立國的台灣,這實在是不容等閒視之的挑戰與危機。

從對外經貿大局來說,RCEP將使我國進一步遭到邊緣化。事實上,不僅RCEP及CPTPP兩大多邊經貿協定未能參與,在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方面,我國也鮮少進展。誠然,區域貿易協定並非萬靈丹,簽署RCEP的十五國經濟差異不小,中、日、澳尤各有盤算,且RCEP涵蓋範圍並非全面;但所有這些,都不能拿來當作台灣可輕忽以待的安慰劑。

一如以往,高官總偏向以樂觀的角度回應。官方的說法,主要是RCEP降低關稅時程執行超過十年,我國對RCEP國家出口有六成為資訊通訊產品,由於有世界貿易組織通過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保障,它們都適用零關稅。從而,除了紡織、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所受衝擊較大,整體而言,「仍在可承擔的範圍」。與官僚體系大異其趣的,是學者等的若干評估,從最悲觀的「台灣經濟將失落二十年」,中國必將主導亞太經貿大勢,到較為務實的加強與美國科技、產業鏈合作,乃至於爭取加入CPTPP。

不論輕描淡寫或嚴肅以對,RCEP確有若干新進展,須認真看待。基本上,RCEP由於各國差異較大,採取鬆散的結合,在東協的合作基礎往上提升。因而,它的經貿開放廣度及深度都不及CPTPP,在智財權、勞工、環保、國營事業等的標準也不高,或略而不提。然而,數大就是美,除了參與十五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及人口合計規模都佔全球三成,中國及日本經濟規模分居全球的第二及第三位,與我國經貿高度往來,而南韓尤被視為主要競爭對手。

其中,中日及日韓之間,尚無FTA,如今經由RCEP,有了經貿合作互惠,有邁向東北亞整合之勢。整體而言,中國在其間積極促成,旨在擴大其於亞太的影響力,以利推動「一帶一路」,並與美國抗衡;且各國即使把產業供應鏈移出中國,仍可能留在RCEP之內。中國總理李克強宣稱,簽署RCEP是國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即出自於此;印度在談判過程中退出,也源自「中國因素」。

台灣被排除於RCEP和CPTPP,且在洽談FTA之路進展遲滯,主要當然是中國的刻意阻撓,逼迫我國接受其政治要脅。這一基本形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易改變,我們必須反求諸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回顧近年,以與台灣最緊密的美國和日本來說,就有不少值得檢討之處。在對日本方面,由於我國從三一一震災之後就禁止福島等縣食品進口,兩年前還加碼以公投的民粹背書,成為全球極少數仍禁福島核食者。在此情況下,寄望日本在其所主導的CPTPP助我一臂之力,從常識常理看,有如緣木求魚。如今,近年對台灣最友善的安倍首相已不在位,繼任的菅義偉出身青森,與福島同屬日本東北,台灣繼續禁福島核食,必與CPTPP無緣。

現在進行式的美豬爭議亦然。美國把美豬、美牛進口問題,視為我國主要貿易障礙,蔡英文政府放寬美豬進口,是主政者從大局著眼做對的事,雖在宣布方式、社會溝通、執行細節以政策管理的角度檢驗,沒把事情做好。台灣做為外貿導向的國家,「不能什麼都要,但什麼都不開放」。蔡政府依國際標準,參考鄰近日韓等國做法,放寬美豬進口,如做好源頭管理、明白標示,讓消費者自由選擇,是以具體行動展現台灣的開放決心和誠意,參與國際經貿互動。

然而,美豬爭議延續至今,顯示儘管面臨經貿邊緣化危機,政客仍把政黨及個人考量放首位,無意共同面對國家社會的困境。這次爭議,暴露主要兩黨都有在野、執政對同一公共政策立場矛盾的雙重面孔。在政客看來,對手政黨之失,即我黨之得,國家社會的問題和危機事不關己。中國國民黨尤其嚴重︰二十年前,美國出售八艘潛艦案,因該黨在國會的六十九次封殺而未果;如今阻擋美豬的,也是這個百年老店。不論是為反對而反對,還是親中而導致屢次反美,台灣人民都不應容許這種政黨惡鬥持續上綱。

李登輝前總統有遺言︰民主更深化,人民更團結。深化民主與團結,都要從政客及政黨做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