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善用「情境犯罪預防」

◎ 孫義雄

長榮大學大馬女學生遇害,同校另一名女學生在九月底也遭擄未遂,此一案件引發社會震驚。

社會學家涂爾幹(Durkheim)說過「犯罪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在社會中必然會有一定數量的犯罪存在。維護治安,保障社會安全是政府的責任,但無論政府及警方再如何努力,只能降低犯罪的發生,社會還是必然有一定量的犯罪存在。

犯罪學的「日常活動理論」認為犯罪及被害發生要有「犯罪人」、「適合的標的物」及「環境機會」等三個要素在時空上聚合;如果犯罪及犯罪人是社會中存在的一個常數,我們無法做到讓犯罪完全不發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不要讓自己成為被害者。

當前警方的犯罪抗制作為,多採用當代主流「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的五大策略,例如一、「增加犯罪阻力」的強化標的物防盜裝置等,二、「增加犯罪風險」的改善街道照明等防衛空間設計,三、「減少犯罪酬償」的車籍登記及機車烙印等,四、「減少犯罪刺激」的避免公布做案手法等,以及五、「移除犯罪藉口」的公告性騷擾防治規範等。

然而這「兩個增加、兩個減少、一個移除」的五大策略,更可以用來保護自身安全,避免自己被害。就台南該案例而言,女性夜晚路經偏僻的地方,儘量結伴而行,選擇有路燈照明的路線,隨時注意身邊狀況,不要一直低頭看手機;單單這樣稍微的留意與改變,就可以做到「增加犯罪阻力」、「增加犯罪風險」、「減少犯罪刺激」,以及「移除犯罪藉口」等犯罪預防策略的要求,被害的機率就會大為降低。

出版《情境犯罪預防》一書的美國犯罪學者Clark,更由情境犯罪預防五大策略,衍生出強化標的、增加自然監控、隱藏標的、降低情緒波動、激發良心…等廿五項犯罪預防具體策略,各具體策略中並建議許多可行的預防作為。民眾若能熟悉這些策略及具體作為,將可以提升對自己安全的保障,大幅減少自身被害的可能性。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