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標準

◎ 林志翰

一一一年大學考招變革,大學學測成績比重至多五十趴,學習歷程檔案成了那另外五十趴的關鍵所在,現在的高二生莫不焦慮萬分地說著,「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標準在哪裡?

當十月中旬,有高中生提案廢除「學習歷程檔案」制度,不到三天就有超過五千人附議時,大學招聯會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倡議者要做的事,不是怪罪學生、家長或第一線老師走不出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懂制度的美好,勇敢釋疑才是政策辯護最強而有力的磐石。

「學習歷程檔案」的倡議者只要能說清楚評分標準,取得各大學校系的共識,學生、家長或第一線老師即便再不懂改革的用意,也會在這制度中學習,體會刻劃學習成長軌跡的美妙。

就是因為說不清楚評分標準,大學校系沒有共識,倡議者只能喊口號、築願景,空泛地說著「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探索、記錄學生特質,可以清晰刻劃學生學習成長的軌跡。正因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成績可以全盤扭轉學測成績的排序,公信力備受質疑,倡議者又說著成績不是唯一,分數不代表一切。更因為許多人對於社會階級、家庭背景恐將造成學習歷程華麗與否的不公平現象,倡議者又說著平凡的登山或料理活動,背後的「反思心得」才是重點,無需軍備競賽。

面對必然發生的造假或美化學習歷程,倡議者無力解決書面資料產生的弊端,竟然說著如果這個學校送上去的作品都很棒,但學生上了大學後,表現成績卻很差,最後「大數據」會判斷這個學校的成績沒有辨別力。「大數據」累積兩、三年後,學校送上來的資料會打折扣,這種思維不正是典型的「罪及妻孥」?檔案成績佳,大學成績差,不正說明了「學習歷程檔案」缺乏信度與效度嗎?「大數據」又憑甚麼將後來想要申請入學的學弟妹當作代罪羔羊?

就是因為缺乏「同理心」,自己的孩子沒有深陷升學新制的煎熬中,倡議者講得頭頭是道,卻始終無法讓適用制度的學生釋疑。「學習歷程檔案」這麼好,求職升等或是從政當官都該拿出來打個分數。事關自身時,倡議者不會著急詢問標準在哪裡,怎樣可以拿高分嗎?

(作者為教師,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