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再推務實外交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國際社會陸續致哀。除美國與日本等政要表達哀悼或親自弔唁,外交部統計,已有七十九個國家及國際組織,超過一千三百名政府首長、國會議員、政要、學者專家及各界友人,分別以節略、唁函、致電、當面致意,或在社群媒體、臉書、推特發文等不同方式表達悼念與敬仰。國際友人並提及台灣的民主成就,這正是李前總統留下的重要資產。

李登輝主政的十二年,台灣從威權轉向民主,這被國際社會稱頌為「寧靜革命」。尤其,對照這段時間同樣出現民主化呼聲的國家,例如東歐共黨國家垮台,有的以流血告終,有的雖是和平交出政權,但後續因劇烈政經改革產生的「震盪治療」效應,也使共黨勢力復辟掌權或持續動盪。更遑論中國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血腥屠殺,將和平的學運打成反革命暴亂。

若無比較,只看台灣,未必理解民主轉型的艱辛與險阻,也看不清一位國家領導人在歷史浪頭上,所產生的關鍵且巨大力量。二十世紀八○年代末到九○年代,許多國家面臨由下而起的民主化壓力,而台灣,並不需要走入「槍桿子維繫政權」這種逆民主的死胡同裡,而以漸進並有節奏的方式邁進民主常軌,一九九六年台灣首度舉行總統民選,落實主權在民,也強化了國家主權。

台灣的民主經驗,也成為許多國家乃至學術界,關注與探討的對象。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對李前總統的致哀聲明,即推崇他將台灣轉變為今日民主燈塔。這次來訪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在晉見蔡英文總統時,也提到李前總統是台灣的民主之父,「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全球民主浪潮中重要的領袖」。這均說明台灣在當年所締造的政治成就,至今仍為國際人士深刻記憶。

民主燈塔的效應,兩岸政治發展道路更趨向反差,加上台灣經濟實力,讓李登輝發展對外關係有著更大動能。主政期間,突破北京的封鎖壓力,推動的務實外交,邦交國數一度達三十個國家,還在歐洲建立據點馬其頓。另開拓與無邦交國的實質關係,包括以總統身分出訪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等,加強與日本關係,推展「南向政策」增進與東南亞鄰邦友誼。這些戰略方向,至今依然主導台灣對外關係。

務實外交是在強調「台灣存在的事實」指導戰略下,發揮彈性與創意的可能,達成實質交往的目標。這與之後接任總統的陳水扁、馬英九處理外交的手段不同。扁的「烽火外交」,攻擊替代防守,但對美關係的信任危機,使中國的圍堵力道更劇。馬時代雖美其名為「活路外交」,實則不攻不守,外交門戶洞開的結果,讓北京好整以暇,還能擇定時機出手。

民主表現再加上務實外交,李登輝把台灣帶領到新的高度,這也說明為何他辭世後,國際友人紛紛申致哀悼。另方面,此刻肆虐全球的武漢肺炎,台灣所展現令國際稱頌的防疫成績,其中民主治理的透明與公開過程,與獨裁中國政府的隱匿疫情與擴散病毒,再度成為強烈對比。李主政時的兩岸已然是民主與專制之別,如今的雲泥殊路,圖像也更為清晰。國際社會對李登輝辭世的眾多回應,除聚焦台灣,也反映對北京頻頻在區域擴張、侵擾民主的不安與不滿。

北京近日透過「港版國安法」,對香港民主人士進行大逮捕,濫搜媒體總部,港人的民主自由已然命懸一線。作為民主燈塔的台灣,戰略地位是更形重要,也更受到國際注視。美國川普總統派出衛生部長阿札爾來台,不僅是自一九七九年來訪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在台活動多數公開並高調受訪,挺台抗中的訊號明確。另在歐洲,捷克第二號政治人物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將與首都布拉格市長賀瑞普於月底訪台,同樣是對中國說不。

善用台灣的戰略優勢,拓展對外空間,就是務實外交。台美這次從防疫及醫衛合作切進,鞏固彼此的實質同盟,抗疫模範加上民主治理,甚至還能對外捐輸口罩等醫療物資,讓阿札爾親口表達「欣羨」的「台灣模式」,是台灣在國際更加廣結善緣的路徑。而除了醫衛能量,無論高科技或文化軟實力等面向,台灣也都是許多國家企盼合作的對象,值此中國對全球威脅加劇的時刻,也是蔡英文第二任總統任期,相較於第一任的守勢作為,要更主動並更大步伐走出去,開拓對外空間,助人也自助,這並是善盡國際社會成員的責任,一如李登輝時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