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韓FTA 台、韓經濟分水嶺

◎ 黃天麟

南韓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較去年同期萎縮二.九%,為二十二年來最差,出口季減十六.六%創一九六二年來最大減幅。南韓陷入連兩季萎縮的技術性經濟衰退,為二○○三年來首見。分析師預估南韓今年GDP將萎縮六.四%,國際貨幣基金則預估萎縮二.一%。

相形之下,台灣的經濟表現相當亮麗,六月工業、製造業指數雙雙連五紅,各年增七.三四%及七.八一%,同創新高。六月外銷訂單連四個月正成長,累計第二季外銷訂單為一一八四.二億美元,季增十三.六%,年增三.一%,台經院日前上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至一.八三%,上修○.二五百分點。

由以上數據判斷,台、韓經濟表現之背道而馳至為明顯。何以故?翻開兩國經濟發展史,兩國興衰在近二十年可分為兩個階段。

韓國人口、土地均約為台灣之二.四倍,是以GDP之量亦應為台灣之二.四倍,但一九九九年韓國之GDP只為台灣的一.五九倍,可見一九九九年之前台灣經濟表現遠勝於韓。到了二○○○年以後,韓國逐年趕上台灣,至二○一六年韓國GDP超過台灣兩倍以上,達二.六六倍,平均每人GDP為二九二八九美元,超越了台灣的每人GDP二三○九一美元(註:一九九九年我國人均GDP為一三八○四美元,韓國為一○六三二美元)。換言之,二○○○年至二○一六年是韓國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台灣的時代,其分水嶺是二○○一年,台灣召開「經發會」,會後台灣政府採取了「積極開放」政策,開放七千多項工業產品登陸生產,在中國「以經促統」政策誘惑下傾國投資中國,把成長動能之一大部分移轉到中國。二○○八年馬政府又採「全面交流」政策,與中國簽署ECFA力倡「一中市場」,馬政府八年對中投資為韓國對中投資的三.五八倍。台灣經濟不落後韓國才怪。

但韓國經濟領先台灣,由於韓國政策錯誤而有改變。迷信「FTA」對經濟是「好」的韓國政府,開始與世界各國簽署FTA,二○一四年底亦與中國談判「中韓自由貿易協議(FTA)」,二○一五年年初正式生效。二○一四年也是台灣太陽花學運反ECFA運動的開始,兩者結合,開啟了台、韓經濟博弈的另一頁。

「中韓自由貿易協議」並未帶給韓國好處,反而以「巨大市場」磁吸韓國對中國的科技投資,造成「養虎貽患」,得到韓企科技技術的中國國企正以不公平的優勢在全球市場上與韓貨競爭。三星等企業在國際及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台灣恰恰相反,「反ECFA」訴求的台灣民意,在二○一六年推翻了親「一中市場」的馬政府後,經濟就開始緩慢但穩健復甦,這也是今年台灣經濟可能正成長一.八三%,而韓國淪為負成長二.一%的分水嶺。換言之,「中韓FTA」之締結,是台韓經濟二○一五年以來分道揚鑣的主要因素。

(作者為前國安會諮詢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