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民黨有臉罵李登輝黑金?

◎ 潘啟生

李登輝前總統今年二月肺炎住院,纏臥病榻半載,30日晚傳出噩耗,病逝榮總,享壽98歲。

1988年初蔣經國驟去,李登輝以副總統繼登大位。但黨、政、軍權柄悉為國民黨黨國要員所操控,蔣宋美齡更虎視眈眈垂簾於後。李氏以一台籍技術官僚之姿,沉潛蓄勢,縱橫捭闔,將一干政敵或逐出政壇或收於座下。最後在公民普選機制下,將政權移交陳水扁。完成台灣寧靜革命的奠基工程。

李登輝掌控國政大權12載,其於台灣政治發展之功過,各有評說。國民黨人及媒體最常詬病的,莫過於李登輝援引地方政治人物進入中央並與結盟,逼使國民黨傳統政治勢力逐漸消融瓦解。2000年李登輝與國民黨決裂之後,雙方即為理念、路線、黑金等問題多次交鋒,惡言相向。彼此之間已然失卻了同志間的情義,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互相仇視有如寇讎。

2004年,就在李登輝即將發表《見證台灣 - 蔣經國總統與我》一書之際,國民黨中央也展開了一連串的反擊行動,與李登輝劃清界限。在公開場合抨擊李登輝,認為是李氏擔任國民黨主席12年間,讓國民黨與黑金掛勾,是出賣國民黨、出賣台灣的黑手元凶。

面對這些來自昔日同志的批評、責難,對一個曾經總綰台灣政局命脈長達12年的政黨領袖而言,毋寧是一具情何以堪的歷史枷架。尤其是李氏與國民黨反目成仇之後,國民黨人士及部份輿論即急於將李氏功過蓋棺論定,並諡以黑金教父之名。史學大家許倬雲甚至在一篇評論中直言,「台灣民主發展的急遽惡化,是在李登輝時代……」。如今李氏已去,這樣的評論對於李登輝功過的定位,是否鞭辟入裡?是否恰如其份?不僅是國民黨,對任何關切台灣政局發展的人而言,絕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其實,以李登輝扶植、結合黑金勢力,打擊異己、鞏固權力為主訴的攻訐言論,早在李氏執政中期即已囂揚塵上。然而李氏如何製造黑金、煽動黑金、利用黑金,卻又少有輿論能清楚地窺其堂奧、析其端倪。最終不是淪為眾口爍金,就是各說各話、爭論無休。因此要從歷史的角度論述、品評李登輝在台灣施政的功過,最客觀的方法,莫過於將其作為擺放在台灣政治發展過程的框架上來省視,才能深探其動機、手段及影響,並加評騭論斷。否則單憑個人的好惡印象或是對政局的片段觀察,即以斧鉞之筆,斲其名、毀其譽,徒逞好丹非素之快,絕對無法昭春秋之公義,亦難以杜政治立場迥異民眾攸攸之口。

睽諸台灣政局之發展,其實地方派系,甚或黑金勢力早在兩蔣執政時期即已存在。例如高雄王家、朱家的崛起,台中楊家的勢盛,板橋劉家的榮景,無不與執政的國民黨息息相關,彼此之間亦有相互為用的默契存在。而這種國民黨與地方派系、豪族之間的侍從關係是國民黨掌控台灣政局的重要手段。地方派系或豪族亦因國民黨之庇蔭,而得以在特許行業、地方金融機關翻雲覆雨。只是當時憚於強人威權,其活動牟利較不敢明目張膽、恣意而為罷了。然而在蔣經國執政後期,戒嚴體制逐漸鬆動,自由化的趨勢將台灣社會結構中許多資源,從過去的管制、控制狀態,逐漸開放到競爭市場中。然而在經濟結構變遷的過程中,由於缺乏制度性的規範或制度本身的缺失,導致大量的機會與漏洞浮現,使得部分地方派系領袖得以在充分掌握資訊的情況下,介入股市、房地產、銀行業與建築業等訊息優勢或投機性產業,並獲取巨額暴利。這種發展結果,使得這些地方派系領袖與財團因此掌握了更龐大而獨立的資源。相對於過去依靠國民黨特權所取得的特許產業,這種經過市場操作所獲取的經濟利益,使得地方派系領袖更能夠以企業公司等經濟組織的名義來攫取經濟資源,並以此鞏固強化其本身的權力網路,甚至於反過來可以藉其財勢要脅、箝制國民黨中央。

在那一波解嚴、自由化的過程中,李登輝面臨了民進黨、國民黨非主流派的嚴厲挑戰。為了延續政權、落實其政治理念,李氏做了妥協性的抉擇,承認、接受、運用地方派系甚或黑金色彩政治人物以為其權力鬥爭衛隊,致使台灣政治發展未能在轉型關鍵時期綻現出較為清新可喜的新枝嫩芽,李登輝是有其責任。然若要將這些自由化過程所產生的結構性失衡亂象,全部委由李氏承擔,恐怕亦是見樹不見林的一偏之見。因為這些地方、黑金勢力,在李氏當權之前,其勢已然壯盛,縱使李氏不加援引利用,其亦會拉幫結黨自成勢力,依違朝野之間,擴其權、卡其位、賺其錢,其力量恐怕更加難以抑遏。當年殷鑑歷歷在目:楊文欣恃長億集團之力,硬是將國民黨提名的林仙保擠下,以而立之年登上霧峰議會副議長之席,國民黨其能如何;游淮銀、郭金生挾行政院長同意權之力裹脅院長提名人,其結果又是如何;更早的鋒安集團朱安雄夫婦,一盤監察院、一踞立法院,逼得當時的鐵頭部長趙耀東不得不為「吳德美」折腰,這雖然只是一則鄉音趣談,但鋒安集團旗下企業終亦安然上市;還有當年的蔡辰洲,挾十三兄弟之力橫行立法院,甚至掏空十信,導致國內金融危機。這些黑金事端大多發生在李氏執政之前的國民黨,然國民黨於金權集團,又能如何?

在當時政經社會結構下,地方派系已然具有反噬實力,至少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李氏接掌政局,為了維繫政權,確實曾驅使國民黨更緊密地擁抱地方派系、黑金勢力,進而加以運用、攏絡、操縱,以延殘喘。這樣的便宜行事,其代價亦極慘重,有人甚至將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的慘敗歸咎於此。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政壇風氣在90年代向下沈淪,李氏確實有不可推諉的責任。不過當我們審視整個威權裂解、自由風吹,黑金派系各憑本事誰也不怕誰的後解嚴年代,換其他人物上台操盤,情況又會有多少改善,令人懷疑。2000年後攻訐李氏操縱黑金最嚴厲的國、親兩黨,其黨主席當年就側侍李氏左右,不是副主席,就是秘書長,為何當年未見遠離黑金之諫,而在理念相左、政治立場齟齬之際才掀帳、扣帽,其理雖直亦曲。加上連戰獲李氏不次拔擢,出任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四年有餘,並且長期擔任國民黨中央提名小組成員,多少伍澤元輩人物出於小組提名。連氏,其於黑金污名能無咎乎?而馬英九在2005年至2014年間兩度出任國民黨黨主席,操控揮霍巨億資金、攏絡地方黑金勢力,難道不是為自己競選鋪路 ?徒眾出言責難昔日長官黑金,其豈能無愧乎?

李登輝(中)、連戰(左)、宋楚瑜(右)。(資料照)

李登輝執政12年,其時台灣正處於政經社會急遽轉變的蛻化時期。其權勢既盛,影響自深;在位日久,毀譽自亦環淌而來。其人雖故,政黨、政治人物品題其歷史功過,不管是民主先生或是黑金教父,自當審慎,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切忌依憑個人立場、政治權謀,無的放矢,倒錯因果。否則於歷史無法澄清,於人物評騭難以服眾,於社會亦難見振聾發聵之功,徒然騷動人心、分裂族群,於家國何益?於台灣何益?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新竹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