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在中國輕啟戰端之前予以遏阻

◎易思安(Ian Easton)

川普總統將他極大部分的政治資本,投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早就應該啟動的貿易對抗之上。(彭博檔案照)

關於激勵中國共產黨(CCP)領導菁英為之奮鬥的戰略意圖,我們確切知道的事情可能不多,而其中之一便是他們計畫征服台灣。對台灣民主政府的彈壓,已成為北京當局撐起黨國體制的堅硬支柱,不僅銅牆鐵壁、滴水不漏,還包裝成光輝燦爛的「中國夢」,讓所有人都不敢輕攖其鋒。

學習中國政治入門課程的學生都知道,對中國共產黨來說,併吞台灣是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頭等大事。那麼,為什麼政策制定者難以接受這項證據充分的事實,並據此做好準備呢?為什麼那麼多的政治人物、政策顧問和安全專家繼續認為和平是理所當然的呢?

中國共產黨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中應受譴責的隱匿行為,對宗教少數族群的種族滅絕行動,以及執意在香港強推嚴酷的國家安全法等劣行,都應該做為喚醒相關決策者的一記警鐘。

美國國會正在醞釀「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這項非比尋常的法案,是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兩名資深成員—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游賀(Ted Yoho)起草,並獲得德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支持,旨在強化美國在中國發動武裝攻擊時協防台灣的承諾。一旦法案在國會通過,行政部門依法行事,將有助於大幅降低中共誤判情勢,進而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 降低戰爭可能

然而,除了一些有遠見的國會議員,華盛頓和台北似乎很少有人相信,一場驚天動地的悲劇可能到來。唐納.川普政府的第一屆任期行將結束,但對於解決這項戰略問題的基本面卻少有建樹。可以肯定的是,川普政府在增強美台關係方面,已經邁開大步取得若干顯著且正面的進展。可是,這些關係都是不穩定的(川普和蔡英文的通話),或是五角大廈主導的(常態性的軍售案),甚至是無關痛癢的(更友好的官方辭令)。

川普總統將他極大部分的政治資本,投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早就應該啟動的貿易對抗之上。蔡英文總統將她的時間和心力,投入與東南亞國家和美國早就應該達成的貿易協定之上。美台兩國都明智地推動其戰略產業擺脫中共的干預與影響。不過,他們對貿易問題的關注,似乎有礙於對其他重要議題給予全局性的關照。

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只能在白宮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位心思細膩的總統,和一套運作良好的跨部門協調機制才能解決。假設美國政府領袖已經有一套策略可以阻止中共對台灣發動攻擊,他們或許深藏不露。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衝突中應該做些什麼,而只是被動地等待,希望北京不會逼迫他們做出決定。

如果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今年十一月的大選中勝出,二○二一年的美國新政府是不是會有不同的作為?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初步跡象表明,拜登團隊的成員傾向於接受重新思考台灣政策的預期成本。正如「美國台灣觀測站」(U.S.-Taiwan Watch)共同創辦人楊光舜(Yang Kuang-shun)在最近一份報告「拜登團隊的中國和台灣政策」(Team Biden’s policies on China and Taiwan)中指出的,拜登團隊似乎有意降低美中關係緊張,並在氣候變遷、全球衛生和核擴散等問題上與中共重建合作關係。

現在,我們來看看最根本的問題:如果華盛頓展現捍衛台灣的決心,中共可能會抓狂大肆叫囂。美國政府領袖知道這種風險,因此會設法避免這類僵局。這種短視近利的行為就像一艘郵輪的船長,將他的船駛向北方的冰山國度,以躲避南方的波濤洶湧。

然而,就像照護暈船的乘客總比撞上冰山來得好一樣,華盛頓最好還是接受與北京當局暫時性的緊張關係,勝過招致可能引發戰爭的戰略誤判。貿易或氣候變遷協議真的有重要到值得忽視中國共產黨入侵台灣的威脅嗎?

到目前為止,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涉及防衛台灣的政策時,都還是不願意面對是戰是和的尖銳問題。然而,美國可以迴避在簡單的事情和正確的事情之間做出抉擇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諷刺的是,美國其實擁有一套相當不錯的政策工具,足以嚇阻獨裁體制對手侵略其較為弱小的民主鄰國。這套政策工具通常透過以下方式運作:華盛頓與民主國家建立穩健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做出協防承諾,並透過派駐美軍來保證履行這些承諾。

然後,美國透過聯合軍事演習加強與盟邦的武備互通性。在聯合國,美國為盟友仗義執言,捍衛他們的利益。美國總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定期訪問盟國,讓聯盟的重要性廣為人知。

美國的威懾工具箱非常有效,已經成為眾所皆知的常識。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多年來的實踐一再表明,當美國明確表態願意動用武力捍衛友邦的安全時,即使是最暴虐無道的獨裁者也會妥協,而憚於承擔可能失去政權的風險。儘管威脅動武的叫囂不絕於耳,史達林也從未下令他的坦克開進西柏林。赫魯雪夫將他的中程核飛彈撤出古巴,成為在一九六二年美蘇對峙中「先眨眼」(blinked)的輸家。 俄羅斯總統普廷沒有入侵波羅的海國家。金正恩也沒有將首爾變成一片火海。

只有當野心勃勃的獨裁者看到美國的優柔寡斷和誤判時,戰爭才會發生。這就是一九五○年北韓獨裁者金日成揮軍入侵南韓的原因。這就是一九九○年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入侵科威特的原因。

這也就是中國獨裁者習近平在沒有發生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可能會在二○二○年代下令入侵台灣的原因。

嚇阻侵略 美戰略上不能模稜兩可

我們不能永遠迴避難以抉擇的問題。華盛頓不能永遠在戰略上模稜兩可,卻又希望阻止中共對台灣的侵略。武器銷售和秘密外交之所以能在過去奏效,只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然孱弱。如今,兩岸軍事差距拉大,緊張情勢加劇。顯然,北京當局食髓知味,對權力的胃口愈來愈大。

在國際關係的歷史長河中,戰爭最終往往是人為製造的災禍。當戰略、外交和情報全部失靈時,戰爭就會爆發。使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和其他將近五十個美國友邦能夠免於戰火蹂躪的威懾工具,對台灣來說也是必要的。

幸運的是,美國和台灣仍有時間嚇阻中共的進攻,維護和平。不幸的是,美台兩國缺乏使用威懾工具的規劃。他們需要對此預作綢繆。「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易思安(Ian Easton)

(作者易思安為美國智庫「2049計畫室」資深主任 、《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