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推進台美關係的「筆尖」力量

美國將進入選戰高峰時刻,三個多月後的勝負結果,牽動未來的世界格局。美國在政策上加大力道遏制中國,選後是否持續,或出現不同面貌,更是全球聚焦所在。面對變局,台灣須強化因應。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對台政策,外界常以親台程度來區別,尤其川普總統上任後抑制中國、拉攏台灣,更被視為佐證。事實上,五○年代開始派遣第七艦隊穩定台海情勢的是民主黨籍的杜魯門總統;一九七二年到北京訪問並大打「中國牌」的是共和黨籍的尼克森總統;一九七九年轉與中國建交的是民主黨籍的卡特總統;但接續的共和黨籍雷根總統,則不甩北京,提出「六項保證」,並維持軍售台灣。

美國兩黨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政策作為,本質上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考量,進而丈量在兩岸之間的距離。例如杜魯門從放棄到協防台灣,是為圍堵共產勢力的快速擴張;以反共起家的尼克森改與北京交往,則是瞄準當時的蘇聯,以分裂中蘇兩個最大共黨政權。如今,矢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也是警覺中國崛起對美國利益的高度損害,而在貿易、科技、軍事等層面,擴大反制力量,並結盟台灣。

現在的美國與中國,歷經貿易戰、武漢肺炎、「港版國安法」等事件的破壞性衝擊後,美國社會對北京的觀感已全然改變,要回到歐巴馬時代的友中氛圍,可能性很小。十一月總統大選後,無論是川普連任還是民主黨籍的拜登勝選,美國對中政策走向,重點在於施壓力度的大小,以及是繼續單邊主義還是加強盟邦合作。而台灣應進一步思索,在美中競逐過程裡,如何發展並鞏固台美正向關係的力量。

台灣在對美工作上,主戰場是行政與國會部門。這段時間台美關係增溫,即反映在行政部門互動,雙方近一、兩年也都不再避諱公布「日常」往來的照片,例如將卸任駐美代表的高碩泰,日前「進入國務院」與美國亞太助卿史達偉話別,雙方公開也成常態,這在早幾年並不容易。白宮、國務院與五角大廈,曾是台灣官員造訪禁地,兩邊官員若要對話,駐美代表處經常得找附近飯店租下會議室,不合理也不正常。

但若干不合理做法的解禁,不代表已然全面正常化。雙方高層官員的接觸仍屬偶例,而未建制化;台灣總統只能過境美國,無法正式訪問。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下週將赴美履新,她坦言台美高層的官方往來,社會上有很高的期待,並指「我也有自己的夢想」。但既稱「夢想」,說明難度不低,放在眼下台美關係的熱絡程度,也實在不成比例,強化高層往來,仍是未來對美的工作重點。

台灣自推動民主化以來,台美之間的連結,除了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彼此也共享民主價值,加上這次防疫展現出的治理成績,更讓台灣成為區域,乃至全球的亮點。美國國務卿龐皮歐五月在蔡英文總統連任就職前夕,即評價台灣是「印太地區及全世界的表率」。縱然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的新書裡,川普比喻「台灣小如筆尖,中國則大如書桌」,但實際情況是,川普政府的政策作為,卻是歷年來最支持台灣者。

這說明在美國遏制中國的大趨勢下,書桌大威脅也更大,而細尖如筆,往往最能展現銳利的穿透之力。這樣的戰略態勢,已凌駕個別領導人原先的國際觀,這也是過去美國總統面臨重大情勢變化,而必然的因應抉擇。

推進台美關係的「筆尖」力量,台灣要繼續展現民主治理的成績,並對比出專制中國的統治問題。面對北京擴張並滲透全球,也讓台美對外更密切合作,除先前共同鞏固台灣邦交國外,這次台灣與東非的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美國國安會罕見推文讚許「台灣在健康、教育、技術協助上,都是很棒的夥伴」,即看出為因應中國逐步蠶食非洲國家,美國也結盟台灣,重新在非洲布局、恢復影響。

繼續推進台美關係的「筆尖」力量,另一個重要場域是美國參、眾兩院。過去三年幾項主動立法,從「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國防授權法案」涉台篇章,乃至「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等,都獲跨黨派議員的高度相挺,面對大選後的各種可能變局,這是穩定台美關係最大的基石,美國多名議員長年對中國惡感、對台灣友善,這是北京投入再大的遊說資源也難以撼動,軟的不成後,現在還想「制裁」美國議員,既顯現中國無計可施的不自量力,但也告訴我們,同樣將於十一月改選的美國國會,台灣還可做更多事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