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讓路給風走 幫發燒的城市降溫

◎ 魏世昌

七月十四日台北市最高溫三十八.九度,打破二○一八年台北市單日最高溫三十八.五度,創下歷年七月最高溫。媒體報導台北、台中、高雄在未來的溫度還會更高。我們只能默然地接受,或者政府能有甚麼因應措施嗎?

城市有自己的「微氣候」,通常比周圍的農村地區更溫暖,這就是「城市熱島效應」。而熱島效應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高樓林立,阻擋了城市裡風的流通,加上空氣污染,反而形成「保溫」作用。尤其是夏天晚上的風。白天建築物吸飽了熱,特別需要晚風散熱;散熱若差,隔天起始溫度高,就得開更強的冷氣,造成惡性循環。

風是城市的天然降溫劑,當風速每秒增加○.五公尺,夜間溫度便下降一度,尖峰時間用電量就能減少六%。說起德國南部大城弗萊堡,位於萊茵河谷,右側緊鄰黑森林,夏天就靠徐徐林風吹進城市,帶走白天的高熱。此外,愈來愈多城市意識到風廊的重要,像東京都、北京市等,都已經開始推動都市風廊道規劃。現在,我們除了必須靠地方政府出手,靠法令工具,使法令追上氣候變遷的速度,同樣必須仰賴都市規劃者用更積極的方法,在擁擠的都市空間中,為風留下廊道,讓風把熱帶走,幫發燒的城市降溫,至少別再讓巨型建築物阻擋風的去路。即令現在是亡羊補牢,已經慢了,但還是要做!只要風通了,開冷氣的時間短了,電費省下來了,發燒的城市也才能降溫。

(作者為資訊工程師,台北上班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