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水壩潰堤滅城談老舊基礎建設

◎ 蘇玉守

今年五月美國密西根州中部一場大雨造成兩個水壩毀損,釀成嚴重水災,川普總統發布緊急命令,萬人被迫遷居、近三千棟受損建物、投入上億美元救災,除水淹住宅造成財損之外,更淹及化工廠,造成當地嚴重水源污染問題,這兩個水壩因極端氣候導致複合的環境議題,實值得借鏡。

事實上,美國也曾發生水壩潰堤淹滅全城的慘劇,最著名就是一八八九年賓州約翰城(Johnstown, PA)水壩潰堤滅城事件,超過二千人死亡,史上數一數二的水災傷亡紀錄。哥倫比亞大學水利中心駱主任(Upmanu Lall)今年五月底在紐約時報大聲疾呼這次密西根州兩個水壩毀損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美國恐有數千個水壩潰堤缺口,造成各地區嚴重淹水,呼籲川普政府能夠正視九萬個逾五十年生命週期的老舊水壩,避免造成環境災害問題。此外,除了水壩之外,其他重要基礎建設如發電廠、高速公路、橋樑、自來水廠、廢水處理廠等,同樣面臨著老舊問題有釀成環境災害之虞。

台灣正在或即將面臨重要基礎建設老舊議題,算算七○年代十大建設時代至今也超過四十年,過去幾年大家關注在三十年以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是否我們也應該更關注在五十年老舊基礎建設身上?否則一旦重要建設損壞釀災,後果不堪設想。

在全球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之際,讓我們深刻地學到「預防勝於治療」,台灣預防得宜、超前部署,避免許多傷亡、財損、治療成本等,所謂的「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針對高齡基礎建設、預防環境災害理當如此,尤其我們在面對「一場與氣候戰爭的時代」,更需要詳實的基礎建設檢測,界定不同風險值與風險評估,並進行災害分析與模擬,針對熱區的高風險建設,優先投入更多資源加以預防,並輔以高科技、數據科學的事前預警系統,進行有效災害風險溝通與宣導,可以強化民眾環境風險意識,事前預防、超前部署,減少環境災害損失。

(作者為美國賓州大學都市與區域規劃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