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高中的三大怪象

◎ 燕筆

大學指考到來,又一屆學生完成了爭議滿點的高中教育,身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回首高中三年,筆者認為有三點怪象值得討論。

一、社團板塊大翻轉

一○八新生選社時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大地震,大量新生湧進「學術性」社團(至少名字是),以往的熱門社團(如熱舞社、吉他社)則門可羅雀。追根究柢,原來是因為新課綱上路,惶恐的家長及新生聽聞政府宣傳「社團參與會是升學重點」,便相信參加「學術性」社團更能受教授青睞。凸顯政府規劃及溝通的失職,首先新課綱上路近一年,他們的升學方案至今仍尚未完整,使家長及學子人心惶惶;再來,政策的溝通不足,造成原本鼓勵學子自我探索的美意,在家長學子的憂慮下適得其反。

二、行政奇景

走進高中學務處及教務處,可以發現「副組長」職位清一色都是年輕代理教師。然而依相關規定只有在「必要且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找代理教師填補相關職位空缺,真有這麼「必要」嗎?如此奇景其實其來有自:教學行政單位相比正式教職,一個月薪資僅多兩千元,卻要為此犧牲寒暑假。正式教師不願扛,於是學校抓代理教師當替死鬼。然而,將繁重行政文書扣在承受教甄壓力的教育界新苗身上,完全是在消費他們的教學熱忱來填補體系缺漏,雖然短期可以解決眼前人力吃緊,卻對長期教育體系的換血不利。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培育國家未來的幼苗,卻一邊踐踏教育體系的新苗,不檢討制度的缺陷,如果連老師都不具教學熱忱,如何期待學生有學習動力?

三、大考中心主任下台

年初大考中心主任「被辭職」,只因為本屆學測數學偏易,無法使「頂尖」學生脫穎而出,但事實上本次考題是近年整體「鑑別度」最好的。整起事件點出教育議題上,社會依然以分數是瞻,過度偏重頂尖群而忽略整體;誠然培育菁英很重要,但教育制度是要讓全體學生適用,為了一%而犧牲九十九%明顯不划算。

總結三大怪象的成因,來自社會理念和政府政策的落差,雙方也沒有加強溝通,出現爭議時又不敢為自己辯護,任由民粹操弄,結果就是政府與社會的鴻溝越來越大,且陳年弊病也逐漸蔓延。這也是為什麼高中教育永遠爭議不休,畢竟培育幼苗的盆栽不牢靠,也沒有意識到哪裡有裂痕,最後犧牲的,永遠都是這些即將發展茁壯的國家未來幼苗。

(作者為高中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