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如何打敗救援投手?

◎ 張經偉

前陣子,中國透過國安法試圖將香港徹底一國一制,與此同時,美國爆發「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大規模抗爭運動,使得現實生活與虛擬網路上,三不五時出現「你挺港(或援黑),那你怎麼不去援黑(或挺港)?」的相互質問,尤其攸關台灣主權的美中對抗愈演愈烈,如此爭論,當然也有兩國選邊站的前哨意味。

不過,就算撇除美中之間的和或戰,這種面臨一個爭議時,拉另一個爭議來轉移焦點的論辯手法,台灣人當已見怪不怪:自從台灣有了言論自由、並視棒球為國球之後,「救援投手」各種球路、球速的投擲,總是漫天飛舞。但好像很少有球評談過:如何將這些救援投手的球,漂亮地打擊出去?

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支名為「信念」的球棒。比方說,黑人民運領袖金恩博士所言:「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是以品格(character)來評判一個人優劣的國度」,正是讓我深信的一段話。也因此,我對BLM有所遲疑:他們的訴求開頭就是一個「B」字,而非反對公權力執法過當,明顯他們還是以膚色在評斷這個世界。要說二十世紀誰屠殺了最多黑人,烏干達獨裁者阿敏(Idi Amin)想必數一數二。然而因BLM壓力而下架的電影,是美國南北戰爭背景的《亂世佳人》,不是阿敏生平的《最後的蘇格蘭王》。看來BLM僅限於白欺黑、而不在乎黑吃黑:BLM依然執迷於種族膚色的輪迴,最後不論勝敗,都不是金恩博士當年所夢。

香港的抗爭正相反,他們對抗的不是一個種族,而是一個政府。倘若香港徹底一國一制,往後定居香港者,是黑是白、是胡是漢,都可以被共產黨政府當成低端人口踐踏、驅離、消失。香港抗爭者所全力捍衛的,才是一座各色種族之人都能在此遮風擋雨的避難所,這也才更接近金恩博士夢的樂土。當然也會是我願聲援之對象。

台灣有言論自由,也有信仰自由。當你看清楚自己手中球棒上寫的信念為何,方能將每個救援投手擊敗!

(作者為中學歷史科代理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