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人必須記住六四

◎ 張經偉

不論往後我國的正式國號為何,「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已然是全民共識。儘管如此(或說正因如此),筆者以為,發生在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台人仍應銘記在心。

「中華民族」一詞為梁啟超在清末首創,卻總被現今中國說成「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云云。如果這也讓讀者您難以苟同,我們就該明白「台灣人」也同樣是後天產物:難道左鎮人、矮黑人等會自稱「台灣人」?民族主義乃事在人為之建構(學者Benedict Anderson謂之「想像的共同體」),這不表示它就是錯的,你我身邊眾多生活必需品也都是人們的發明。我們是該看清楚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軌跡,才能將之妥善運用,而不致像中國那樣走火入魔。

這座島嶼上的居民,被劃作一整個共同體,是自乙未割台開始。但日治時的台灣人認同中,還帶有視中國為祖國的成份,作為對抗日殖當局的思想武器。也因此,二戰後國民政府自中國來台,台灣人民是歡天喜地迎接,直到二二八事件狠狠打醒了台灣人的祖國夢。

然而,並非所有台灣人在看透「白色祖國」其實何等恐怖之後,就都萌生了台獨思想。兩蔣獨裁的對抗者之中,也包含一派轉而憧憬「紅色祖國」之人,如呂赫若、鍾浩東、黃溫恭等。二十世紀晚期,台灣社會終於爭取到了中華民國政府的民主化、在地化,新聞資訊亦隨之公開透明化。也因此,紅色中國那毫不亞於白色中國的恐怖,才得以透過傳媒呈現到台灣人面前。其中最駭人聽聞者,當屬六四天安門事件:又一場祖國夢被震天的槍響與哭喊所驚醒。

二二八與六四的死難者皆非台獨,然而他們終讓生存於斯土的我等認清:往後想活得像個人,唯一出路就是擁抱單純的台灣人認同,而非寄望白紅各色的所謂祖國。或許也因為促成台灣主體意識成形的,是這些讓人總是難免傷心的祖國夢醒時分,使得台灣人認同常帶有人道關懷意味,而不似大部份國家的民族主義那樣鐵血。

總之,筆者認為,六四天安門事件如同二二八事件,是為台灣主體意識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站,應為世代台人所記住。

(作者為中學歷史科代理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