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應加速檢討港澳條例存廢

中國在人大開會期間,突拋出「港版國安法」,不僅繞過香港立法會,更打算設置太上皇般的國家安全機構,大幅限縮港人自由,既掏空香港基本法,也形同沒收一國兩制。對於情勢驟然演變,蔡政府必須加速因應。

香港在兩岸關係裡,扮演微妙的角色。早年港英殖民時代,香港曾是國共鬥爭的場域,港人對誰屬中國正統,有著壁壘分明的立場。港英藉由平衡親共及反共的左右勢力,達到社會控制。香港民眾對於台灣,乃至兩岸不同的政經發展路線,也是長期的關注。

尤其在中國還處於封閉的年代,香港成為許多國家一窺中國內部情勢的重要據點,加上港英治理強調經濟開放,也造就了法治、繁榮的香港社會。但當英國與中國在一九八四年簽署聯合聲明,香港確定要在一九九七年歸併中國,國際出現信心危機,北京在一九八九年血腥鎮壓天安門民運後,港人更是信心崩盤。

那時候的中國為了穩定香港情勢,北京領導人鄧小平藉由接見香港首富李嘉誠時,再次保證一國兩制,強調「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而鑑於港澳的特殊地位,台灣於一九九七年四月,也就在七一前夕,公布了「香港澳門關係條例」,進行因應。

台灣政府制定這項條例的委託研究對象,正是當時還是學者身分的蔡英文總統所召集進行,之後確定將港澳定位有別於中國其他區域的「特別地區」,為台港澳關係保留特殊性與空間。在入出境管理及文教與經貿等交流上,台灣都是設定較大的開放原則,在兩岸經貿上,香港於過去一段時間,也承擔起「間接貿易」的角色。

「有別於中國」,是港澳擁有特殊地位的主因。但當習近平掌權中國後,加速內地化、中國化,香港社會不僅在法治及人權受到嚴重戕害,政治制度上並向中國靠攏,就連經貿分量也日漸被其他中國大城市所取代,反倒是尚存的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的優勢,卻淪為中國當權及貪腐勢力移轉資產的「轉運中心」,並利用各國對香港的較不設防,以港資、港商、港民為包裝,轉而對國際輸出政經滲透。

台港關係近年也出現類似徵候。例如港澳人士來台觀光或商務,只要辦理落地簽證即可,雖然吸引許多港人來台,但也更容易滲入有心人士。何韻詩、林榮基、黃之鋒等遭潑漆或毆打,支持民運的港青被一路跟監,背後疑有港方或中方勢力來台策動。利用簽證的便利性,台灣成為「港人傷害港人」的延伸戰場。先前因「王立強案」遭懷疑是共諜身分的中國商人向心夫婦,其不尋常頻密往來台港之間,所持的正是香港特區政府核發的護照。

香港情勢並非正在變化,而是已然質變。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不久,中國國務院在二○一四年首次就香港「一國兩制」發表白皮書,稱「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當北京聲稱「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往後這幾年不過是習政權的逐步鋪陳,而「港版國安法」再通過,等同宣告香港所享有「高度自治」已死。

面對情勢驟變,蔡英文總統首度表達,為確保台港交流過程中,國家的安全及利益能得到充分保障,將評估依據港澳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可停止適用該條例一部或全部」。這是因應北京伸手接管的必要作為,一旦香港不再「有別於中國」,所具備的特殊地位,將淪為北京擴張勢力的運用工具,這對全球民主將是更大威脅。美國川普總統揚言將祭出制裁方案,美國國會近年也呼籲應重新檢視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均是著眼於此,台灣也須與國際同步。

蔡政府評估港澳條例的存廢,包括修法、廢除、另訂法律,或回歸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可能作法,是為增加因應新情勢的選擇途徑,當中也必然涵蓋向我們求助的港人,在身分取得、求學、就業,以及安置等,強化、擴大支持措施,蔡總統並宣布拉高層級由行政院進行專案援助。曾為東方明珠的香港,擁有豐沛國際金融能量及人才,面對未來可能的外移趨勢,政府此際應加速檢視台港來往的法制措施,這不是為了要切割港人,而是在安全、人道、發展等不同面向,抓緊時機爭取最大空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