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將台灣帶向國家光榮感

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昨日就任第十五任總統暨副總統。展開第二任總統任期的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楬櫫未來施政藍圖,「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情勢日益複雜,但也凸顯台灣「絕佳的機會」,期待蔡總統引領正確方向,將台灣帶向真正「國家光榮感」。

四年前的就職演說,蔡總統當時定位在「解決問題」,提出包括年改、教育、能源、長照等台灣社會的沉痾問題,主軸在破舊,但推進過程是跌跌撞撞,尤其開了過多的改革戰場,而激化不同社會階層、世代之間的對立,改革的力道遭到稀釋。

這些改革雖屬必要,是做對的事,但有些卻沒有做對、做好,例如年改戰線拉長後,討論未能聚焦,另卻造就了一群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動派,部分人的言論愈來愈激進,至今仍是社會的亂象。此外,當時為了照顧勞工權益提出的「一例一休」,卻讓勞資雙方均強烈不滿,蔡英文慨嘆政府是「公親變事主」,而得再修法補救,這反映出立法品質與掌握民情的不足,完全執政的蔡政府有絕對的責任。

民怨的快速積累,也在二○一八年九合一大選算總帳,民進黨的慘敗,蔡英文在辭去黨主席的當晚,自責表示「讓社會更分裂」。面臨一年多就要登場的總統及立委選舉,民進黨重新整隊突破風雨飄搖之勢,包括提升行政效能,改革紅利逐漸展現讓民眾有感,另一個更大因素,在於外部環境的快速轉變,讓台灣人民在藍綠之間及國家定位上,做出拒絕北京併吞台灣的清楚抉擇。

過去的一年,是台灣關鍵的一年。這不僅是蔡政府調整施政腳步,重拾人民信任,打破了選舉鐘擺的魔咒。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從去年初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強力鎮壓香港反送中運動,加上解放軍以頻頻的軍事行動跨越第一島鏈,並在東海、黃海、台海、南海擴張挑釁,也讓居於民主前線的台灣,在區域的戰略價值更水漲船高,民主台灣能否存續,受到國際關注。

在北京各種或明或暗的介選干擾下,蔡英文以八百一十七萬的選票連任成功,這也象徵台灣主流民意對中國說不。事實上,在去年底選舉正處於最高峰的階段,中國的武漢肺炎已然悄悄擴散,但行政團隊未被選舉熱沖昏頭,而是警覺地超前因應,包括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報可能人傳人的警訊。對北京政權的不信任,也讓蔡政府成為全球最先因應疫情的國家,居於防疫前線的台灣,再度證明守住防線。

蔡英文昨日的就職演說,從總結過去情勢並擘畫未來的四年,如何掌握「後疫情時代」的絕佳機會,是最大的軸線。四年前小英著重在經濟轉型與社會安全網,未來蔡政府更瞄準資通訊、生物醫療科技、資安及綠電等產業;並從這次抗疫汲取經驗,要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這些內涵就是因應國際產業鏈重組的機會,希冀發揮並擴大台灣既有優勢。

在台海情勢上,蔡英文四年前是在區域合作的架構下談論兩岸互動,並試圖重新架構「政治基礎」,但北京反而更增迫台壓力。小英昨日不再拋新的兩岸論述,而在國家安全的層次下說明兩岸政策觀,且排在國防事務改革及參與國際活動之後,這是以安全與防衛的更大視野,審視與北京的關係。蔡英文另主張成立專責數位發展部會,面對中國近年升高的網攻,台灣要做好積極防禦。

台灣在防疫取得國際肯定的成績,這是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努力。然而,「後疫情時代」不僅還要繼續與病毒作戰,經濟的紓困與振興,將是蔡政府眼前最大課題,對於未列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裡,這些其他產業如何生存發展,會是小英的嚴峻考驗。外交情勢上,台灣與美國關係日益緊密,互動也愈來愈公開,但仍有很多亟待突破的空間,包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將攸關能否改善已遭邊緣化的台灣經濟情勢。

四年前總統就職演說,蔡英文開宗明義要「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昨日演說則先從疫情談起,強調「做為共同體的台灣」。成功的防疫,也讓台灣人民對外更有自信,我們期許並祝福,小英政府在未來四年,能以更大涵蓋面帶領台灣,延續這樣的「國家光榮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