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誰把我們的國家變不見?

駐德代表謝志偉指出:台灣的外交官在國外,幾乎每天都在面臨老共霸凌台灣名稱的挑戰,各國企業常被中國政府逼著硬在Taiwan後面加China,我們疲於奔命,贏了不敢得意,戰戰兢兢;輸了不能失意,再接再厲。謝志偉還感嘆,先有台灣民代配合中媒把台灣的總統變不見,現在又有台灣的大學搭配中生把我們的國家變不見!誰把我們的國家變不見?其實是一個長遠且進行中的故事。

兩蔣以外來政權君臨台灣,帶來了中國的國家想像,以中國代表權合理化黨國體制。一九七一,國際風雲變色,聯合國「排我納匪」。失去中國代表權之後,蔣經國晚年徘徊於統一與保台之間。一九八八,李登輝繼承國民黨政權,眼光轉向台灣生命共同體,一九九二選出第二屆立委,一九九六首度總統民選,台灣的主體更加凸顯。然而,國統綱領(一九九一)、憲法增修條文(一九九一)、兩岸關係條例(一九九二)等,一中框架依舊束縛著台灣民主活力。在此之前,一九八九北京六四事件之後,台資台商加速錢進中國,催生北京以商圍政、以經促統惡果。於今回顧李登輝沒有掌握歷史機遇,應是受限於當時的條件(尼克森主義、一中慣性思維、台灣意識尚未普遍)。儘管如此,他最後還是走到「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九九九),撐開後來國家正常化運動的表面張力。

二○○○年,我國首度政黨輪替。首度執政的民進黨缺乏經驗,陳水扁依違於中華民國與台獨想像之間,未臻成熟的政治操作,招致北京強硬反制自不在話下,最糟的是造成華府極不諒解。於是,除了正名運動略有成績,國家正常化原地踏步。阿扁連任之後,二○○五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連胡會九二共識,國共聯手反獨促統。二○○八起,馬英九執政八年,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北京從未承認各表)、兩岸關係高於一切,自此成為基本點。然而,馬英九錯估了主流民意對一中的好惡,兩岸政策蒙著頭向終統暴衝,終於ECFA黑箱協議導致太陽花運動(二○一四),此後的新加坡馬習會(二○一五)雖吸引了國際鎂光燈,卻也在二○一六國民黨大選慘敗空留虛名。

四年前問鼎失利,蔡英文二○一六捲土重來。她以高人氣當選,但謹守「維持現狀」的分寸,華府欣賞其可預測性,北京則批評她拒絕九二共識,片面緊縮雙方互動。隨著美中貿易戰與戰略競爭升溫,北京對台灣周邊的武力展示亦顯常態化,華府則以友台法案與武力反制表達極度關切台灣安全。二○一八,由於內政招致民怨,民進黨在地方選舉慘敗,國內外多預測蔡英文連任有變數。習近平更錯估形勢,二○一九年初提出九二共識壓縮版,直指一個中國原則。接著,香港反送中風潮星火燎原,一黨專政強壓一國兩制。而聲望受挫的蔡英文,高分貝捍衛「中華民國台灣」,逐漸敗部復活重拾民心。二○二○,台灣選民再確認,二○一八竄起的韓國瑜,國家認同過度曖昧,無法承擔主流民意付託。

二○二○大選前後,中國爆發武漢肺炎,北京隱匿疫情危害國際,幸賴小英政府超前部署,台灣化險為夷且成為國際稱道的防疫楷模。至於民主國家,更加警惕到中國崛起與供應鏈之不可靠。五二○,打破二○一八魔咒,蔡英文將風光展開第二任期。新冠病毒肆虐期間,中國掌控世衛繼續孤立台灣,台灣首先通報世衛人傳人,卻遭到世衛與北京同聲否認,比以往更凸顯對台灣隔離主義不僅荒謬,甚且不利於全球的公衛福祉。誠如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法媒專訪所言: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O的國際支持已達頂峰。

防疫成功的故事,讓國際社會看得更清楚,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一邊一國。再加上,美中戰略競爭亞太地區首當其衝。大氣候急遽變化,台灣的國際角色益形吃重,疫後新經濟的民主陣營供應鏈台灣亦足堪重任。隨著五二○日益逼近,「堅持原則而不冒進」的報導有之。固然,「維持現狀」有其穩重的一面,面對勢變境遷如何發揮積極的一面,讓台灣(台澎金馬)二三○○萬人所組成的國家自然伸展於國際舞台,亦屬本土政權的職責所在。二戰終戰前後,台灣未起國家運動風潮,遂被牽扯進台灣光復論述、中國國共內戰,造成今日國家正常化之曲折。以史為鑑,第二個本土政權執政八年,切莫留下國家正常化的殘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