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劉靜娟寫台語散文 先拜「後生」為師

台語散文書《驚驚袂著等》。(玉山社提供)

專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羅沛德

劉靜娟最近4年開始台語文寫作。(記者羅沛德攝)

華文寫作寫了50-60年,最近4年才開始台語文寫作的劉靜娟,笑稱自己把80歲活成了18歲,以前她用華語記敘生活感觸,現在用母語抒發日常趣味,她形容這一切其實是水到渠成,就如最近集結出版的台語散文書《驚驚袂著等》,她用台語寫作也是不想「驚驚袂著等(意指凡事猶豫不決,就會坐失良機)」。

先寫華文再翻台語 氣口不對大走鐘

曾經獲得國家文藝獎的劉靜娟,改以台語寫作的動機來自後生(兒子)周盈成,因為兒子在公視有個節目「世界台」,要用台語文報導國際新聞,媽媽當然力挺兒子,固定收看、收聽,認真聽讀了1年,加上孩子經常跟她提起台語可能再過30年就會消亡,「我的母語就是台語阿,雖然我80歲了,但也想盡一分心力。」但用台語寫作並不容易,台語十分輪轉的劉靜娟也曾遇到困難,「一開始,我想先用熟悉的華文寫作先寫好,再翻成台語文,但一寫就知道『氣口』整個不對。」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語氣、腔調,把華文翻成台語,整個味道不只走鐘,甚至為了調整「氣口」所花的時間,都夠她再寫好幾篇,所以「現在攏總是用台語想、台語寫,典型的『我手寫我口』。」

劉靜娟的母語是台語,但小時也是從國語的注音符號學起,習慣了華文寫作思考模式,轉用母語寫作,就要轉過身來拜自己的囝仔為師,「有很多新的詞彙,我是跟兒子學的,偶爾他會笑我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認真教他母語,現在只得回頭跟他學回母語。」

此外,好友廖玉蕙也是劉靜娟的顧問群之一,兩人經常電話討論、邊讀邊念,看文章用詞遣字有無「正港」,「我還記得當初寫下第一篇台語小品文時,整個卡卡的,但語言這很神奇,愈講就愈順,愈寫也愈順!」劉靜娟還大讚教育部台語字典真好用,「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這個字要怎麼寫比較好,這個網路辭典查閱很簡單,邊查還能邊學。」

頭暈是「烏暗眩」 從童年回憶找詞彙

讀劉靜娟的台語小品文,不能只靠「目睭」,還得用「喙」,才念得出文字興味,像是用「咻咻叫」形容吵鬧不休,「烏暗眩」形容頭暈、眼前發黑的情況,「寫著寫著,我也會想起以前爸爸、媽媽跟我說的台語,不是我要誇,台語有些形容詞不只更精準,還更對味!」台語文作品越寫越多,劉靜娟說自己就好似常會鑽入時光隧道,「過去不知道藏在什麼地方的台語用詞,如今都新出現,好像是把童年記憶全都找了回來,而且是想到就記,最怕一轉身就忘了。」

「有些人一開始讀齁,都說好像讀著讀著會有種『哽』到的感覺,其實這樣的感覺很正常。」劉靜娟說畢竟台語已經被遺忘許久許久了,但就因此,她更鼓勵讀者多接觸台語文讀物,因為語言有其之美,她也喜愛客語、原民語言,「語言就是要學,很多人會講但不一定會讀,只要開始讀了後,一定會愈來愈巧哦。」

要採訪作家,她指定的會面地點是書中每週都要和朋友在樹仔跤開趴的公園,武漢肺炎爆發前,劉靜娟都會帶著點心、水果,和朋友嘻嘻哈哈野餐同樂,「我們都說台語,誰說台北人不說台語?台北人講台語絕對通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